“我選我選第二個方向。”
說出自己的決定,田民傑並沒有覺得輕松,反倒感覺自己的肩頭更加的沉重了。
林棟大感意外,他忍不住問道:“為什麼不選第三個?”
是啊?為什麼不選第三個?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第三個選項既是介紹的最全面的,也是實用性最強的一個內容。選擇這個內容,最後成功了,無論是環保效應還是實用效應,都是最大的。
為什麼呢?
田民傑看了看手頭上資料裡對第三項的介紹,艱難的嚥了口唾沫,然後抬頭對林棟說道:“我也想選第三個但是,以我目前的水平,就算是有全套的資料,能夠在短時間內把第二項技術理解透然後用在實際種植中,都已經是非常困難了!”
“第三項雖然看著很好,但是說實話,我想無論是其中的資料應用還是實驗過程,都不是我一時半會兒能理解得了的。”
“那為什麼是第二項呢?”林棟繼續問道,其實如果這樣說的話,那第一項更容易一些。
“因為在發現那種物質後,之所以一直堅持實驗,就是想著能夠在國家的大片不適於耕種的土地上種出糧食來作為一個農民出身的大學生,可能你不會想象,我每當看到那十八億畝紅線的時候,那種心情雖然我不懂‘轉’基因是不是真的危害很大,但如果我的發明成功了,至少能夠讓咱們國家的人,少吃點轉‘基因’的東西”
很實在的話!
林棟笑了。
看到林棟笑了,田民傑的心情似乎也放鬆了不少,補充道:“再說了,從實驗的效果上看,第二項和第三項,應該是一脈相承的,等吸收了第二項,再去研究第三個方向,應該還是可以的。”
“不錯不錯,知進退,有上進心,不錯!”
聽了田民傑的解釋,林棟越發感覺得到,自己當初選擇支援田民傑這個專案,是多麼的明智!
對于田民傑的選擇,林棟原本是想著直接到第三個選擇的實際上他之所以把三個選擇都搞出來,原因是手頭上三個選擇的資料都有,而且覺得都挺有用,在他看來,真的如果是直接上第三個專案,最終收獲肯定最大,但短期卻完全看不到什麼,畢竟這第三個專案的資料,實在是太過於多了!
關於糧食方面的改良實驗,想想時間都不會短要知道,那可是至少一季需要好幾個月甚至一年的時間,就算能夠模擬環境,但生物的生長週期在那裡擺著的,沒辦法催熟的。
而且這第三個專案裡,要求可不是一般的高,既要能在那種惡劣的環境裡生長,還要能結出適合人類食用且營養價值很高的種子來,那可不是一兩次的實驗改良能成功的。
況且,這玩意兒,和發明電池不一樣。
鄭宏的種花電池,那只是關鍵部分沒有搞通,林棟把資料一給,這玩意兒就搞出來了。畢竟只缺關鍵的過程,其他方面的程序並不需要多少時間。
但糧食種子的改良可不一樣。這可不是說泡泡藥水什麼的就能完成的,很多都是需要幾代種子的雜交,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催化使用,才能達到目的。
這也是為什麼華夏的雜交水稻之父,花了半個世紀,即使把超級稻搞出來了,仍然還在做這方面的實驗這玩意兒,太耗時間了!
看到田民傑已經確定了研究方向,林棟再次從包裡掏出一沓資料來,這沓資料相對來說,就厚的多,他直接遞給了田民傑。
看著那沓資料,即使還沒看內容,田民傑已經感覺到異常的驚奇了,這這有點兒顛覆他的認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