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屋的生活其實很平凡、很簡單,說起來,還具有很強烈的重複性。
李曉在蘑菇屋的生活就是重複的,每天起來晨跑、吃飯、幹活、睡覺,每天其實也就這麼幾件事。
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是如此,平凡且重複的。
你的生活我也有,那為什麼還要看這個節目呢?
其中有很多原因,比較顯著的點可能就是節目裡的生活很真實,觀眾看節目會找到共鳴感。
其次很矛盾,也是因為不真實感,因為這生活不是真正的農民生活,看的確實挺嚮往就是了。
再有就是明星效應了——
蘑菇屋的談話比較多,或多或少爆料了不少內幕和八卦,有些一點都不勁爆,只是單純的朋友之間發生的趣事,可是觀眾比較喜歡看就是了。
目前來看,蘑菇屋並沒有丟掉原來的味道。
這一季在延續優點的同時,還多了不少的變化——
嘉賓和節目組的對抗徹底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嘉賓比以前要辛苦不少、需要繳納電費等等。
總而言之,是真的坑。
錄製開始的第六天,迎來了第四批客人的同時,節目組正就著一件事,爭吵的不可開交。
“開什麼玩笑,回到了城市,那我們這檔節目還是嚮往嗎?還是慢綜嗎?”
“我贊同。雖然說節目需要謀求新的變化,可這個變化也太大了,是足以改變本質的變化,喜歡看慢綜的人不一定能夠接受的了。”
“改變節目本質未免也太誇張了,我們只是出去個兩三天,也不一定兩三天才結束,只當是節目特輯了,這對觀眾反而是一種驚喜,知道嗎?”
“我覺得喜歡咱們節目的觀眾,先是喜歡嘉賓製作的內容,後才是慢綜這個性質。看那些模仿的慢綜節目,有幾檔是成氣候的?所以,只要嘉賓都在,我倒是覺得做個一兩期特輯無所謂。”
“做兩期特輯不難,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怎麼去做,以什麼名義去做?”
“......”
監控室裡,幾位策劃以及編導正在展開激烈爭論。
李曉要回京城開演唱會終場了,他們現在吵的,是該不該去做個節目特輯。
要是換做以前,節目組可能也不會有這麼多想法,如今在尋求新的變化。
而王正宇覺得李曉下一季可能就不在了,想讓他和蘑菇屋彼此留下更多的回憶,便喊上大家一起過來討論。
“王導,你怎麼看,什麼想法?”
說話的女編導都帶著點火氣了,是你喊我們過來的,問題也是你提出來的,讓大家吵得面紅耳赤,你卻連個屁都不放!
火氣也不是針對誰,只是試圖說服別人,別人卻十分固執,這很容易會惱火和上頭。
這也是行業內經常可以看到的現象了,王正宇見怪不怪了,沒有在乎女編導的語氣,想了想道:“這個想法是我提出來的,我確實有很強烈的想法,讓節目參與進去李曉的演唱會。可是聽你們討論,我才發現我疏忽了不少地方。”
頓了頓,王正宇看了看惱火上頭的女編導,笑笑:“小蘭說的很對,讓節目參與進去李曉的演唱會是沒有問題的。問題是,我們應該如何參與,如何讓節目融入進去,才能不顯得突兀也不會影響李曉的演唱會?”
問題確實在於此。
雖然去個兩三天,不會對節目造成太大的影響,也不會誇張到改變本質,這些無需擔心太多。
但是,現在是可以去做,可怎麼做才是最關鍵、最重要的。
可不能想的太簡單,李曉開演唱會,其他人就單純地後臺探下班,然後當親友團看演唱會。
也不是不行,但是這有啥看點?
不值得節目組大費周章,而且記錄後臺啥的,李曉那邊就有人在做,一樣是專業人員,在這方面也肯定比他們專業周全的多。
另一個覺得可行的策劃想了想道:“或許我們可以和曉曉溝通一下,他完全有拿主意的權利。我們可以讓黃老師幾人,去當演唱會的節目嘉賓?這不僅是不錯的看點,也是一個很好的宣傳方法,演唱會一結束,估計就得有不少人來問節目什麼時候播出了。”
“這個辦法倒不是不行。”
聞言,小蘭微微點頭:“不過這要控制好一個度,這事我們不能做主,也做不了主。最好就是問問他們的意見,讓他們自己去談。”
利弊小蘭還是拎得清的,照這麼一說,錄製出來的節目效果如何先不說,但蘑菇屋沒播出就會引起相當大的熱度。
而且這一季大家都挺有信心的,本質的東西沒有改變,嘉賓與節目組主要與王正宇)的對抗更是趣味十足,多了不少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