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更願意相信自己相信的事情。
所以,即使是有圖有證據,網友們不管怎麼也不承認,這幾個哭的感人至極的哥們是黃牛。
誰承認啊?
剛剛網抑了這麼多,發了這麼多矯情做作的評論,打死都不能相信他們真的是黃牛!
......
李曉個人演唱會結束兩天,綜藝部加班加點,終於做好了演唱會從開始到結束的影片後期,發上了一直有良好合作關係的鵝廠影片平臺。
一共有兩個影片,一個是演唱會的過程,可以說是純享版,給那些沒能來演唱會的粉絲也能看到演唱會的全過程。
演唱會的影片是需要付費的,象徵性的收了兩塊錢。
也不是說李曉這邊死要錢,只是覺得不能縱容這種白嫖風氣,畢竟來看演唱會的觀眾都是花了真金白銀的,而且,影片的清晰度和一些舞臺綜藝並沒有太大的差距,噪音那些也經過後期修音,最大程度的減弱了。
兩塊錢,收的少了。
市面上可沒有哪個歌手會專門給看不了演唱會的粉絲,錄製好完整演唱會影片,而且畫質還這麼良心。
其中花費的人力物力,不比做一場《歌手》差了。
這兩塊錢網友花的也心甘情願,沒人說李曉薅粉絲羊毛什麼的。
還有一個影片是演唱會開始籌備到結束,類似於花絮,也就是提前驗票進場的觀眾看到的那些,供大家免費觀看。
又是一波高漲的熱度。
演唱會的熱度也才剛下去,因為兩個相關影片放出,關於李曉的討論又多了起來。
不,關於李曉的討論一直都不少,大家這次的關注點,更多的放在了歌手和主辦方的關係上面。
“沒想到,李曉在背後默默做了這麼多,真的是一個很好的偶像了,改變了我對明星的看法。”
“以前有過許多這樣的事發生,因為演唱會門票太高,不知道是粉絲還是路人居然跑去罵歌手,你們知道的太少了,門票的價格不是歌手能夠決定的。”
“大牌的歌手和實力強的主辦方合作,話語權可能不小,但切身於主辦方的利益,即便一個歌手再大牌,也很難改變的了什麼。”
“我就從事這一行,歌手能談條件,能夠爭取到的,最多就是降低票務平臺上面的票價,但那是少數,私下裡流傳的票,歌手一點辦法都沒有,多的不好說,大家好好珍惜李曉這個偶像吧。”
“通常,大多數歌手其實就是賺一個出場費,經紀公司則是賺一個演出費,這樣更省時省力。”
“我粗略的計算了一下,李曉這次演唱會的成本大致在四百多萬,舞臺設計和佈置是頂尖的,而門票,周邊等收入加起來也是四百萬左右,可以說,這次李曉真的不賺錢。”
“別跟我扯演唱會的影片現在有差不多五百萬的播放量,人力物力不要錢了?影片平臺一分成,稅後破曉那邊能到手多少?”
“對啊,李曉這種的,幾百萬的出場費肯定是有的,而且,他還可以參與票房分成,真想賺錢的話,他不會用自己公司來做的,門票價格還定的這麼低。”
“不說了,我欠李曉一張演唱會門票。”
“說的你能搶得到票似的......”
“......”
影片裡面,後期並沒有特意渲染出來,說李曉和公司為這次付出了多少多少。
不是沒想過,只是來看演唱會的和網上的網友是不一樣的,來看演唱會的基本都是粉絲,網上可是有不少槓精,沒必要給予他們可以攻擊的點。
同時,網友也是最善於發現的。
即使影片裡沒有突出這一點,仍然被他們發現了,並討論了起來。
因此,李曉的口碑爆棚,路人對其觀感都是好的不行。
圈裡人也對此事多有關注。
破曉放出的影片,雖然裡面一些業內的潛規則、內幕什麼的並沒有多說,但是,卻也爆了不少料出來。
至少把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了那些主辦方和黃牛的關係啊,歌手和主辦方的關係啊,等等。
演出行業的人自然是不喜的,網上不是沒有人爆過料,那些爆料的人,卻都沒有李曉有這麼大的人氣和影響力。
李曉和他的公司,這一次算是得罪了這一行的人。
娛樂圈內,則是有不少人覺得,李曉這招用的好,雖然演唱會可能沒賺什麼錢,但是口碑是真的上去了。
口碑許多明星本人和他的團隊絞盡腦汁,用盡所有辦法都很難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