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輿論永遠都是最先考慮並且運用的武器。
現在就來了,而且還很有規模。
雖然這些水軍的言語看起來比較中肯客觀,實則暗戳戳地很容易就誘導了別人的想法。
【阿瑪尼最看重的客人與某位明星在聚會上發生爭執,某位明星被潑了一身酒水,雙方沒有和解,阿瑪尼的卡爾文先生也沒有表態,最後雙方先後離開。】
上面這一段就是如此,實則用語客觀,但是不知情的人一看,很容易下意識地以為因為李曉是阿瑪尼最看重的客人,所以卡爾文才沒有任何表態。
這說明了啥,說明了有錯的一方是李曉啊!
所以阿瑪尼這邊選擇來了偏袒。
“國外的的輿論誘導用的也很熟練。”李曉還沒說話,餘採又點頭誇讚了一句。
李曉遲疑地看了一下她,問:“採姐你不生氣嗎?還是你打算回國再收拾我?”
現在被人帶節奏都不惱了?
這樣的採姐讓他有點慌。
“呵呵!”餘採冷笑一聲,解釋道:“按照我的理解,這些節奏最終的目的都不是你,而是阿瑪尼。”
“怎麼說?”李曉不太懂,他指了指餘採的手機,“照片不是都有了嗎?”
照片裡,他拿著空酒杯,一臉平靜地看著比爾,而比爾身上和臉上都有明顯的水痕。
解讀一下就知道比爾的狼狽是他的傑作。
其實這還好,畢竟沒頭沒尾也說明不了什麼。
但是,這張照拍攝的角度很刁鑽,正好在李曉和比爾兩人之間。
於是,就有了一個很鮮明的對比。
李曉的周身能看到很多人,就連卡爾文也入了鏡。
而比爾看起來比較可憐,離他最近的人都有兩三米。
要不是故事的主人公是自己,李曉都以為這張照片是一群人在欺負一個人了。
聚會時因為社交是主要目的,所以沒有記者,那麼拍照片的也是參加聚會的客人了。
不得不說,這個客人真他娘是個人才,抓拍技術不比狗仔記者差。
想到這,李曉沒待餘採回答,又問:“比爾的團隊是不是很厲害?這麼快就找到了合適的照片。”
“厲害確實挺厲害的,不過這張照片應該是碰巧。”
餘採點點頭,又道:“在場這麼多人,差不多都知道你們兩起爭執的原因,所以事後解釋起來很簡單,你雖然衝動了點,但也不至於會遭罵。
在網上甚至還會被人誇獎。
這些節奏裡提到你應該只是想讓這件事情有個由頭,雖然裡面沒有明確說到阿瑪尼偏袒了你,但貫穿全文就是這麼個意思。
比爾那邊想讓阿瑪尼的品牌形象受損,從而在阿瑪尼的競爭對手那裡取得好處。
看來比爾的工作團隊裡,有厲害的人給他出招。”
“那咋辦?”李曉問。
餘採眼裡透露著從‘現象看穿本質’的光芒,笑呵呵道:“等。”
那你喊我出來幹嘛?
李曉只敢在心裡吐槽。
......
喜歡我就這樣出名了請大家收藏:()我就這樣出名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