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新一期的《唱作人》,網上又對華國風和李曉所說的故事討論開來。
“李曉的華國風真的是絕了,歌詞非常有味道,曲子也非常優美,他是個天才。”
“自從《東風破》出來後,就有很多歌手跟風做了很多似是而非的華國風歌曲,有的倒是不錯,但是和李曉的完全沒得比。”
“我記得當時有音樂製作人說過,即使是李曉,也不能再創作出一首水平和《東風破》相當的華國風歌曲。”
“今年的年度金曲,感覺會出自《唱作人》裡面的歌。”
“如同邱太平老師說的那樣,李曉真的是一個不斷帶給別人驚喜的天才,我們以為他在最高的第五層,但沒想到他自己又搭了個第六層。”
“我爸媽都是語文老師,對李曉都沒什麼印象,這次被我拉著一起看節目,聽完李曉的《煙花易冷》後直呼內行,還叮囑我要多點向李曉學習......”
“只有我想了解李曉說的那個虛構的故事嗎?我找了很久都沒找到。”
“同求李曉說的故事,我爺爺有很多舊書,但他都沒有聽過這個故事,不過倒是有相似的。”
“我現在很懷疑李曉是為了這首歌特意編的一個故事!”
“龜龜,要真是為了一首歌編一個故事出來也太狠了吧。”
“作為‘陳年老米’,我很負責任的告訴你,李曉這種性子可不會為了一首歌專門編一個故事!”
“對對對,臭弟弟這麼懶......”
“笑死了,陳年老米,哈哈哈。”
“李曉倒是做了個好榜樣,以後不多看點書,都不知道他說的故事到底是自己編的還是真有的。”
或許是上次邱太平老爺子說年輕人要給予多一點的表揚,網上對李曉的《煙花易冷》可謂是大誇一通。
還有很多人十分好奇李曉說的那個故事,只是回去找了很久都沒找到他所說的故事原文。
網友紛紛艾特李曉希望他可以把故事原文分享出來。
只是看完節目,把方邊緬送回家後,沒多久李曉就睡著了。
畢竟明天還有春晚彩排呢。
......
第二天,週六。
魔都,常青雲辦公室。
常青雲半靠在椅子上,一隻手捧著熱茶,另一隻手翻閱著在桌面的資料包表。
片刻後,翻閱完成。
他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昨晚播出的《唱作人》算是最後一期了,也就是說《唱作人》這檔節目最終的成績已經出來了。
這個成績可以說大大超過了他的預期。
目前為止,主平臺平均每期播放量達1.7億,150萬條彈幕。
而且幾乎每一期的播放量都是當天破億,堪稱恐怖。
不用算其他平臺的播放量和彈幕資料,光是主平臺的成績就已經大大地超過了常青雲的預期。
“李曉真的是一塊寶。”常青雲喝了口熱茶,自言自語了一句。
要不是因為李曉的流量,節目就不會有這麼高的關注度,他慶幸自己當時的決定,也慶幸李曉突然又答應了他的邀請。
當然,這也多虧了其他歌手的出色發揮。
正是因為有高質量的節目內容,才能把李曉帶過來的流量都留下來。
不一會兒,工作人員敲門進來說道:“常導,到時間去體育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