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曉做完歌的第二天,宋正和博思雅以及一眾工作人員在第二天被回到了魔都。
創作都結束了也實在是沒什麼好拍的了,最重要的是他們願意繼續拍,李曉不願意。
其實那晚李曉在錄音棚裡把編曲做好了之後只是簡單的唱了一遍,宋正立馬就震驚了,最讓他震驚的不是因為李曉做歌的速度,而是這首歌是他從未聽過的風格。
華國民族特色的樂器融和西方國家的樂器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做成了流行音樂。
這種音樂是前所未有的。
當然也是因為宋正淺薄的音樂知識,他對於這首歌的震驚只持續了不到一天。
因為只有他聽到了李曉唱了什麼,常青雲在他回到魔都的時候便第一時間向他了解了情況。
宋正只能說這首歌是前所未有的,怎麼的前所未有他卻很難描繪的清楚,他最後認命了,只是對李曉的創作速度表達了各種震驚。
幸好常青雲對李曉不是一般的上心,當即請了一些音樂人來看宋正在錄影棚裡拍攝的片段。
當然,不管是哪個歌手的他都會看,這樣可以根據歌手創作的情況來安排剪輯效果,比如有的歌手創作遇到了困難,節目組會剪輯的有起有伏,這樣有利於節目的播放量。
其他歌手可能會不急不緩,但李曉可以說是節目播放量的上限,所以常青雲第一時間就喊人過來看了,而且這麼短時間裡創作出來的歌曲還是會有點擔心質量問題的。
雖然李曉的名頭擺在那裡,但還是穩健一點比較好。
看完錄音棚裡的片段,常青雲鬆了口氣,質量好像還可以。
不過這首歌咬字不太清楚,常青雲猜是李曉唱的比較隨意的原因,他不太喜歡這樣的唱腔,但是感覺旋律很好聽,好像有很多熟悉的樂器的聲音。
想到這茬常青雲心就有點懸起來了,李曉可是節目的王炸啊!
他聽著都感覺不太喜歡,要是觀眾們也不喜歡呢?
常青雲連忙看向請來的兩位音樂人,只見這兩位都是一臉震驚!
這兩位音樂人不是歌手,可以說是幕後工作者,創作了很多經典的歌曲,對流行音樂有著很深的理解,算是節目組的音樂顧問,也可以說是音樂總監。
其中一位音樂人頭髮有些發白,大家都叫他李老。
他對華國的傳統音樂有著很深厚的理解,因為節目組準備的主題有很多都涉及了這方面的知識,所以才額外把這位李老也給請來。
“李老師你還好嗎?”
常青雲見李老臉色有點不太好看,嘴唇還微微發抖的樣子,以為他年事高不小心犯病了,著急地喊了一聲。
李老抬了抬手,示意常青雲不要碰他,常青雲嚇得連忙定住,正想掏出手機打120,只見李老悠悠地嘆了口氣。
“這首曲,絕啊!妙啊!”
“哈?”
常青雲一臉懵逼地看著這位大了他十幾歲的李老哥,又連忙看向另一位音樂顧問。
另一位音樂顧問名字叫高珏,年齡不到四十歲,是當下最受流行歌手歡迎的詞曲人。
只見高珏揉了揉臉,一臉不可置信地說道:“絕了,真的絕了,沒想到咱們東方的樂器可以和西方的樂器進行這般完美的融合,李曉真的是一個天才!”
“編曲用了鋼琴、二胡、揚琴、琵琶還有古箏,真的太精妙了,老頭子我活了六十多年都沒有見過這麼天才的想法。”
“鋼琴和咱們國家的傳統樂器融合起來居然一點違和感都沒有,曲調婉轉回環,扣人心絃!”
李老和高珏你一句我一句,常青雲意識到了這次李曉給了他很大的驚喜,等眼前兩人稍微停頓的時候忍不住問道:“李老師,高老師,這首歌好在那裡?”
李老和高珏白了他一眼,似乎不屑於回答音盲的問題,兩人揮了揮手同時轉身離去。
常青雲一臉迷糊,喊道:“兩位老師你們回去了?可是你們還沒告訴我好在哪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