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茶樓回到在學校外面的租房,李曉先是把劇本整理出來發給吳浩和金浩科,接著又發了條回應的微博,沒有任何配文,只有一張照片,正是他前不久上學時在國旗下莊嚴敬禮的模樣,照片裡他腰板挺得筆直,目不轉睛地看著國旗升起,根本不需要說什麼,一張照片足以表明他的態度。
“臭弟弟真棒!”
“臭弟弟你是這個大拇指.jpg”
“一想起李曉還是北大的身份,一想起他還有一個絕美可人的女朋友,我酸了......”<d,這讓別的流量怎麼活?”
這條微博一發,立馬就讓大家意識到什麼叫做頂流,半個小時點贊數破百萬,轉發破三十萬,讓不少圈內人士目瞪口呆,這種資料一出,以前被稱為頂流的幾人都不敢讓別人稱呼自己為頂流了,這一對比也太誇張了。
其實這麼誇張的原因是因為李曉拿了歌王之位都沒有發過一條微博,讓想和他一起慶祝的粉絲可是一頓好憋,再加上《歌手》又吸引了很多新的粉絲,這麼看來資料想不爆炸都不行。
李曉的成名之路,用順風順水來形容都是不夠的,更為貼切的形容詞是奇蹟,奇蹟的釋義為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從以前到現在,比李曉火的不是沒有,甚至有很多,但絕都沒有他這麼順利。
很多人氣火爆的天王天后,大多數在出道的那幾年都是鬱郁不得志的,就算有順利的,但也花費了至少好幾年的時間才能達到李曉現在這種火爆的地步。
李曉奇蹟般的成名之路,只用了短短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他這三個月達到的成就是別人要花上很多年才能擁有,甚至娛樂圈裡絕大多數的人一輩子都達不到這種程度。
圈內許多娛樂公司快要把李曉出道以來的事蹟翻了個底朝天了,連他的一言一行都記下來不少,但是最後都只得到了一個結論,李曉只有一個,他的成名之路根本不可能複製。
不過,當時這番結論很快地就有一名星探出來反駁:
誰說不可以?
你讓你家藝人一個星期寫兩三首精品歌曲,說話風趣幽默,待人得體,再精通個十八般樂器,這事不就成了?
這話一出,這個星探被各大娛樂公司列入了黑名單,並且當晚就被自己公司解僱了......
廢話,要不是知道需要什麼才有可能複製李曉的奇蹟之路,誰特麼還會說不可複製啊!
更多資深的專業人士真的有認真思考過,是否真的如這星探所說的一樣,擁有這些就可以成為第二個李曉。
反覆推敲後,有希望,但希望還是不大。
第一,李曉當時出名是因為有高考的熱度作為加持,一個採訪的影片就讓很多人認識了這個長得帥氣,嘴皮子耍的又很溜的小夥子,最後發現他居然還是個唱作人,還是很牛嗶的那種,讓人驚喜。
第二,李曉是一名真學霸,這個身份更是為他添色了不少。
第三,李曉的家庭背景,富二代的他從小見識不凡,談吐還有性格,是很多半路出家的明星都比不上的,當然,這可以學習,但是人家自小養成的習慣已經變成骨子裡的東西了。
這番分析當時餘採也告知了李曉,說實話,這些的確極大的滿足了李曉偶爾冒出來的虛榮心,不過也沒有被他放在心裡多久。
有些話要學以致用,但是這個世上,更多的話語,都是聽聽就好了。
今天你成功人家可以分析你成功的原因,明天你過氣了,人家照樣也會分析你為何這麼成功都還能過氣。
知道這些,是李曉的性格沒有變的張揚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他有自己的思考,知道自己該在什麼時候張揚,什麼時候低調。
微博爆炸的資料給各大娛樂公司帶來的驚訝還沒消散下去,共青團的官微接著又轉發了李曉的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