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老外的眼睛裡,中國向來都是以歷史悠久和神秘著稱的,而瓷器更是老外對中國的第一印象,沒辦法啊,誰讓cha翻譯過來就是瓷器的意思呢?
所以這些老外們,對中國的瓷器,尤其留意和感興趣,當然也有很多時候會上當。
再說店鋪裡的情況,似乎已經成了一個僵局,國人還好些,做事情比較迂迴,不那麼直接,可是外國人大多都是一根筋,中國人喜歡婉轉,但是有時候還真拗不過外國人。
那個鑒寶的人也沒辦法,只好嘆口氣,就說了四個字“移花接木”。
這話說得已經夠清楚了,很多看熱鬧的中國人都是行家,紛紛開始點頭,可是,那老外還是不懂,他哪裡聽的明白移花接木是個什麼鳥意思啊?
馬大寬聽到這裡,暗自點點頭,他是聽明白了,心想,原來這罐子玩兒的是移花接木。
可是,移花接木用在瓷器上,又是什麼意思呢?
簡單說,就是把一個真品碎瓷片的某些部分,給黏貼到了這個假罐子上,一般,真瓷器的底部最長見,因為底部一般都有年款嗎?
如果手藝高超的話,整合修補完成後,用放大鏡仔細的看那罐底和罐身連線的地方,會發現有一絲細如發絲的縫隙,是一種純白色的特製膠水,但是用肉眼很難看出來。
修複這樣的一個瓷器罐子,只能是手工製作,也都是老技師才能做到,手工費其實也不便宜。
所以,這老外買了這件東西,必定是花了很多錢的。
店鋪裡的那個鑒寶人被老外搞得實在是沒有辦法,他就把心一橫,準備開講了。
那人一出聲,馬大寬立刻就聽出來,此人是地道的京城人,一嘴京片子,而且,那聲音還有些像是相聲大師劉寶瑞的聲音,聽起來很有趣。
可惜,那人一直都是背對著門口,也不知道說話的這位是哪位高人?
只聽那人說,一般人看瓷器,是從幾個方面來看的,第一看器形,看燒制的是否規整?
這器形分為人工和機器工,如果物件兒是機器工,那就不用再看下去了,絕對不會超過100年的歷史。
什麼是機器工?
機器工指的是滿清後期,從外國引進了先進的制瓷器的機器。
而景德鎮師傅的手工製作瓷器的流程,從那時候起,就開始慢慢的退出舞臺,比如現在,家用的那些碟碗湯勺,就全部都是機器工的。
以前的官窯,一律是牛跆瓷泥,手工拉坯,工藝繁雜,那些經驗豐富的瓷器鑒定專家,一眼就能看出手工和機器工的區別。
這一點是相當重要的,如果連這個都看不出來,最好還是別沾這瓷器。
要知道,利用機器做一個瓷碗,需要的時間是幾分鐘,而以前,做一個同樣的碗,手工卻是需要整整一天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