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週末這一天,馬大寬坐諾娃的小跑車來到了京城。
潘家園可是北京城的一塊風水寶地,從堪輿學的角度來說,京城東南宜流氣不宜聚氣,但這裡偏偏又佔了一個兌卦。
兌卦屬澤,水聚成澤,因此潘家園這個地方,聚水不聚氣,正應合了走土之象。
走土,那不正好就是文物嗎?
京城的潘家園舊貨市場位於三環路的東南角,是全國最大的舊貨市場,經營各種文物書畫、文房四寶、瓷器及木器傢俱等,共有3000多個攤位,全國24個省市都有人在此設攤經營。
因此,經營的商品五花八門,就像是一個大博物館,每天吸引著大批次的中外遊客。
在90年代以後,潘家園逐漸形成一個舊貨市場,短短幾年時間便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古玩舊貨的集散地。
什麼仿古傢俱、文房四寶、古籍字畫、瑪瑙玉器、中外錢幣、皮影臉譜、宗教信物、民族服飾、遺物甚至生活用品,只要你能想到的有價值或沒有價值的物品,在潘家園都可以找得到。
週末最熱鬧,這哪裡是古玩市場啊,簡直就像是在趕集,到處都是人,人潮洶湧,而且外國人居然佔了大多數,各色面板的國外友人隨處可見,各種語言此起彼伏。
站在潘家園的大門口,入眼所及,除了人之外,就是密密麻麻排在一起的攤位。
每個攤子上都擺著幾十上百個物件兒,瓷器、青銅器、陶器、鐵器、木器,包括文房四寶,珠寶首飾,那是應有盡有。
最關鍵的是,我們天朝古國雖然遺留下來了不少古玩,那也禁不住這樣擺著天天賣,畢竟還是有限的。
根本就不用看,馬大寬心裡就明白,別的地方是一百個物件裡面或許能有一個是真的,但是在這裡,恐怕一萬個物件裡面,能有一個真的就不錯了。
看著這面前熙熙攘攘的人流,熱鬧是熱鬧了,想淘弄點兒真正的古玩,或許還真沒有。
有人說,在這裡想淘弄個真玩意兒,那恐怕比買彩票中個頭獎的機率大不到哪裡去。
人群裡,人們倒是非常高興,個個都是面帶喜氣,揮舞著手裡剛買的玩意兒,大聲呼朋喚友,好像是真淘到了價值連城的寶貝一樣。
有一對身材高挑的外國情侶,兩個人頭上戴著一頂很長的雉雞羽毛做的帽子,一看就是齊天大聖的同款,一個人嘴裡喊“齊天大聖”,另一個人嘴裡喊“爺爺在此”。
這樣的情景,看的馬大寬哭笑不得。
不過,淘寶為什麼會那麼熱,馬大寬的心中也有了一絲感悟,來這裡的人,只是抱著一個淘寶的臆想,真正享受的還是這裡熱鬧的環境和文化氛圍。
“怎麼樣?這裡比津海的沈陽道更熱鬧吧?”諾娃說。
諾娃的性格外向,當然,說性格外向是好聽的,其實諾娃就是個人來瘋,在家裡呆不住,到處亂跑,看哪兒人多就擠進去瞧熱鬧,她那暴突的身材,也不怕被鹹豬手揩油。
逛了一會兒,馬大寬心裡也放平衡了,看來這次來潘家園不會有什麼收獲了,得了,就權當是來參觀旅遊了,何況還有一個美女作陪,這已經讓身邊的男人們羨慕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