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遊還在疑惑。
心中既忐忑又古怪。
悄咪咪的看一眼四周,生怕有人跳出來大喊一聲“文人之恥”“抄詩小賊”,然後亂拳襲來。
可等了半天,不僅沒一個儒生站出來拆穿,反而一個個像是沒見過世面一般,湧到了屏風前,瘋狂的叫喊。
佳作的魅力,就是不同的人讀來,會有不同的感悟。
丁瀾讀出了年華易逝,儒生們有人讀出了痴情,有人讀出了惆悵。
但無一例外,都認為此詩乃是上上佳作!
“少司,此詩是何人所作啊?”
“如此詩文大家,快請出來讓我們見見啊!”
若不是顧忌少司的威嚴和屏風後強大的氣勢,儒生都要掀翻屏風,衝了過去。
“不對,這是文試中所作的詩,作者定在殿中!”
有機靈的儒生,目光如電,掃向大殿眾人,想要找尋作者。
寧遊面無表情,不敢露出異樣。
事有蹊蹺,他不敢胡亂出頭,先看看再說。
“不對,殿中都是六司的人,一群殺胚,能做出詩來?”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莫非是丁少司所作?”
“丁少司,雖略有才情,可......”
有儒生搖了搖頭,沉默不語。
就在這時,屏風後,又傳來丁瀾抑揚頓挫的誦讀聲。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兩句一出,全場寂靜。
這兩句詩,在寧遊前世,甚至有些聽膩了,可第一次聽見的人,都要為之一震。
云為衣,花為容,語語濃豔,字字流葩,如覺春風滿紙,花光滿眼。
可詩句尚未結束。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前句已經充滿瑰麗華美的想象,可後兩句,視野勐然拉伸,撲面而來的浩大磅礴,幾乎令人窒息。
群玉山頭,瑤臺月下,春風駘蕩.....字字不說美,卻道盡傾城之絕色。
白玉群山,月下瑤臺,如此絕美的場景,不是傾國傾城的神女,誰能壓得住呢?
什麼樣的女子,才配的上這浩大唯美的景色?
如果說第一首詩,讓人心生惆悵,感嘆時光蹉跎,第二首則充滿了瑰麗華美的想象,令人心馳神往,恨不能立刻見見此詩的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