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這種山上的水庫應該屬於飲用儲備水源,常年積水,應該已經很久沒有幹涸過了。水質很好,生長的魚自然鮮美,我估計裡面的大魚也小不了。再看水庫周邊,機械難於運達,因此它的形成應以天然為主。這樣的話,其地勢定然不平,水底可能坑窪崎嶇,水流必不規律,也不一定全然隨風而動。比如這一塊,我這裡水較深,因此魚群集結,所以容易上鈎。”向波回答道。
“言之有理,小兄弟不錯。我只想到其一,不想還有其二。”姓姜的豎起了大拇指。
向波趕緊說:“姜先生,尊您年長,我把這個位置讓給您,把小凳搬過來坐這釣吧。”
“那怎麼好意思強佔你的風水寶地呢。”姓姜的連忙推辭。
“沒關系,這裡都是鯉鯽之類的小魚,我要到旁邊釣幾條大的。”向波說。
“那就卻之不恭了。謝謝你啊!”姓姜的迅速將漁具和小凳搬了過來。
向波稍微觀察了一下,在旁邊十來米的地方選了個水不太深的背風處。這回他灑了點米酒,目的就是為了引來大魚。
姓姜的沒多久也上魚了,大小也跟向波釣的差不多。
先前在他旁邊調侃的那位,屁顛屁顛地跑過來,又是幫他下鈎又是幫他上食,一陣忙活兒。還說:“老大,你這是借窩下蛋啊。”
姓姜的朝向波喊道:“謝啦,小兄弟!”
向波朝他揚了揚手,心裡卻希望這邊的大魚快來,讓他再好好發揮一下。他正想著,不遠處的水面上冒出了一串氣泡,看來勢個還不小。他目不轉睛地盯著浮標,準備嚴陣以待地對付這個不速之客了。
過了一會,浮標很快地向下沉了一下,向波沒有動作。接著,浮標又快速地抖了兩下,他還是沒動。過了好一陣,浮標猛沉下去。向波急忙向上起竿,竿子那頭卻像掛住了什麼重物一樣,提也提不動。
他知道上大魚了。他順著魚遊的方向拖著竿,拖出一段距離又往回拉,圍著水面劃著圈兒。他一邊拖拽一邊開始用搖柄收線,漁竿早就由於兩頭受力的原因變得弧度很大。魚兒應該是在水下來迴游弋伺機擺脫,因而在水面上形成了一個不小的漩。
有趣的是,向波這邊一收一轉,那邊的魚兒就探出水面蹦躂一下,兩者像是很有默契地舞蹈著。這個過程持續了十來分鐘,他才將魚兒拉到離自己兩三米的前方。那條魚確實不小,不過可能是和他角力過度,沒有了之前的生猛。他準備下網撈魚了。
他往後退了一步,將漁竿放下,一隻腳踩在上面,一隻手操起了一個帶柄的漁網,蹲伏著挪向水邊。魚兒離岸邊只有米把距離,能清晰地看見它的頭和背部。他將漁網朝魚頭伸了過去,一把套住,同時向岸邊使勁拖拽,魚兒也拼命掙紮起來。
不遠的岸邊有個緩坡,向波跳下去,生生將這條大魚拖了上來。
向波這邊巨大的響動也驚動了那邊幾個人,包括姓姜的在內,他們紛紛跑來看熱鬧。當向波把大魚拖到岸邊時,圍觀的人都驚呼了起來。有人說,這魚可真算這個水庫的大家夥了。有人說,這家夥得有二三十斤吧。
向波憑經驗看了一下,是條青魚,應該在十五斤左右,長近一米,確實挺大的了。他覺得有點累,邊松鈎邊坐著休息。那條魚也好像跟他一樣,離了水面,便失去了蛟龍般的活力,鼓動著腮蓋,躺在那裡。
這邊的人也散開了,只有姓姜的和旁邊那個人蹲在上面看著向波。
“小兄弟,我就知道你是真行,有本事。”姓姜的伸出大拇指說道。
另一位也說:“是啊,來了兩三次,算上自己和別人釣到的,最大也不過四五斤的,真沒見過這麼大的。”
向波說:“那還不是運氣。”說罷嘆了口氣。
“怎麼啦,釣著大魚還不高興嘛。”姓姜的說。
“高是高興,就是沒地方放,也沒法拿呀。我從城裡騎車來的,這家夥太沉了,又這麼長,根本帶不了。”向波苦笑著說。
“你回哪呢,我們開了車,幫你捎過去啊。”姓姜的說。
“那太麻煩了,要不送給你們吧。”向波試探性地說。
“那怎麼行,這點小事不麻煩的。”姓姜的還在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