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月14日,芙蓉中學的期末考試如期而至,一共考了三天時間。
今年的期末考試沒有全縣統考,學校的考試試卷都是老師自己出的,所以老師大部分都是按照上課筆記重點來出題的,試卷的難易比例分佈並不均衡。
總體來說上課人中聽講做筆記的好學生,都感覺考題都很熟,做起來也很容易。
而平時裡搗蛋上課開小差的同學,考完之後,一個個垂頭喪氣站在一邊,看著學習好的同學在翻開筆記本,開始對答案。
對完之後,學習好的同學興高采烈,算是提前慶祝新年了。
學習落後的同學,內心鬱悶,不過也沒持續多長時間,因為他們想到期末考試的成績單並不會發到家長的手裡,這個年還是能好好玩的。
考完之後,老師們要開會,就讓大家在教室裡上自習,等著班主任劉老師宣佈放假,然後就各回各家。
只是期末考試已經結束,不用再看書學習,大家都輕鬆了,老師又不在,教室裡就陷入了一片混亂的狀態。
有的在調戲小女生,有的在收拾書包,也有一些人在做一些看似幼稚的遊戲。
比如陳溪這一組最後面的一桌子人就非常熱鬧。
他們點燃一支蠟燭,然後在鐵質的文具盒裡放上一塊蠟,將文具盒放置在火焰上,等著燒化了以後,在裡面滴上幾滴墨水,‘滋啦啦...轟’的一聲,火苗躥一米多高,然後他們都歡欣鼓舞,遊戲繼續。這就是大家口口相傳的‘燒蠟鍋子’,簡單而又刺激的遊戲。
陳溪雖然感覺自己心理年齡大了,不過也想和他們一起玩玩,於是也在一邊湊熱鬧。
突然,提著文具盒的同學把手裡的蠟鍋子,掉桌子上了,滾熱的蠟油,就要被撞擊得四處濺起,還好陳溪反應快,直接把一本書扔上面蓋住了,才沒有人受傷。最後那個燒鍋子的同學說是手背被燙著了,才失手了。
遊戲有危險,圍觀需謹慎。
陳溪覺得沒意思,也就不看了,回到桌位上,準備問問劉芬考試的事情。
“丫頭,有道物理題,我感覺自己的答案似乎有些問題,能幫我看看嗎?”
“什麼題啊?這次考試的題目,基本上都可以在你整理的資料上面可以找到的啊,你還有不會的?”
“當然了,我又不是萬能的。而且老師這道題出的很奇怪,所以我不太肯定啊?”
“題上說一個人站在勻速行駛的火車車尾垂直往上跳,會不會落在原地?我的答案是‘不會’,我的答案對不對啊?”
劉芬聽到他的答案,送給了他一個白眼,然後說道,“當然會了,一切物體都有慣性,當人在火車上跳起來的時候,仍然保持在火車前進方向的速度,所以仍然落回原處,不管是在火車的哪一個部分,結果都一樣。”
“可是,似乎好像會掉下去吧,”陳溪知道這個規律,只是這道題難道不考慮人的心理因素麼?一個人站在火車尾跳起來,就不擔心掉下去,心理上的原因也會導致他跳躍動作的遲緩變形,說不定就跳火車下面去了呢?
“我說不會掉下去的,你記著就行了,別亂想,書上寫的,你想狡辯。”
陳溪試圖用事實說話,用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他就想著什麼時間去火車站看看,“好吧,什麼時候我們去西都火車站試一試。”
“別,你要掉下去了怎麼辦?太危險了。”
“可是你剛才說掉不下去麼?”
劉芬看到他又要狡辯的樣子,就微微地大聲說道,“我說的是理想狀態,現在火車有幾個是理想狀態的。”
陳溪在教室裡和劉芬鬥了一會嘴,覺得挺有意思的,雖然他也知道自己後來是胡攪蠻纏的,只是看著小丫頭,激辯的模樣,就嘿嘿只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