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晚會來了。
陳溪家的小餐館門前,吳長慧、李小藍、劉芬等人圍著陳溪和張開朝老師坐著。
“滴滴答...噠噠滴...”,“汙汙汙...汙汙汙...”
陳溪收起笛子,慢慢地平靜有些微喘的氣息,看著站在前面的拿著簫的張老師笑了一下,然後對著靜靜坐著的幾人問道,“媽媽,你們聽完這首曲子覺得怎麼樣?”
“我聽不出來,就是覺得挺好聽的,感覺像是兩個人在唸詩,”吳長慧知道自己的欣賞那個水平不高,只是把自己聽出來的都說出來了。
晚上就要上臺表演了,陳溪把張老師拉到小餐館來,說是為上臺做準備,來一場預演。他也想讓幾個親近的人參與進來,檢查一下這一段時間他的勞動成果。
這幾天來,他從小本子上找了一段很有地方特色的曲子。
據本子上記載,這個曲子在原來的時候,是每年陰歷三月初三,祭拜鬼神的時候吹奏,相當於一種贊禮,像是對神的贊美和詠嘆。
農村裡的老人常說,‘三月三,鬼下山’。
在農村裡對待鬼神,都是很敬畏的。陳溪記得自己小的時候,每年到三月三,家裡的鞋子都要扣著放,害怕小鬼在裡面借宿呢。
村子裡遇見奇異的事情,人們首先想到的事情就是祭拜,而不是去廟裡找道士,去道觀找和尚。
每次村裡面祭拜鬼神時,都會吹奏一些讓鬼神愉悅的調子,好讓鬼神走得快一些,走得愉快一些。雖然這和聊齋一樣,都是虛構的,但是就是這首曲子有故事性,才讓陳溪注意到的。
陳溪找到這首《聖靈祭》曲,就是因為它的故事好,來歷有些離奇。
結果陳溪試著吹了一遍,就覺得這首曲子不錯,給人一種空靈的感覺,還有一種愉悅的溫暖。
每次演奏完畢,都能感覺讓人很放鬆,越是投入地演奏,這種輕松感越強。
如果真的有人的演奏水平超越了凡人,他吹奏這首曲子的時候,可能會睡著,然後在夢裡繼續演奏。
這樣的曲子一般人都欣賞不了,但是大家都是一般人,大家就是聽個熱鬧就好了。
陳溪又看了看劉芬和李小藍,兩人看起來懵懵懂懂的,像是要睡著了一般。
他心裡有些驚喜,難道自己的知音,一次性出現兩位,他的曲子就是為了能讓人感受到輕松愉悅的。看著兩姑娘的表現,就像是要在自己笛音中安然入睡,這種表現不就是自己夢寐以求的效果嗎?
陳溪有些激動地問道:“你能聽得懂?”
劉芬看到陳溪問對她說話,立即睜大了水汪汪的眼睛,見大家也都看著她,就有些發窘,剛才沒有仔細聽,看到陳溪問,又不知道說什麼,害怕讓陳溪失望,實話實說道:“小溪,對不起,昨天晚上看書看的太晚了,所以,有些瞌睡,沒聽完。”
陳溪又立即看向李小藍緊緊地盯著,想問問她的想法。
“哦啊!”李小藍這時才反應過來,剛要張口,就打了的呵欠,有些尷尬地說道:“我最近幾天都在跟你學做包子,每天都練習的很晚,你是知道的。”
陳溪無語問蒼天,作仰天長嘆狀,高呼道,“知音難覓啊!”
大家看到陳溪耍寶,都大聲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