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蘭登堡選帝侯的住所是什切青城內不錯的豪宅,作為大貴族的腓特烈即便是成為階下囚也能夠享受到不亞於他在波茨坦享受的待遇,只不過人身自由受到了限制。
頗為諷刺的是,在波蘭國王麾下的勃蘭登堡軍隊因為選帝侯的被俘而拒絕作戰,揚·索別斯基擔心把這些人放回去反而會成為敵人的助力,一旦腓特烈決定投向荷蘭一方,這些軍隊稍加組織訓練就可以重新上戰場,只不過這他們將會站在敵人的一方,因此這些士兵被押運會波蘭國內看管起來。波蘭國王自己都沒有錢,自然不會好好對待這些勃蘭登堡的軍隊,所享受的待遇也就可想而知。
自己的軍隊在盟友的管理之下.痛苦不堪,腓特烈卻是在敵人的俘虜營享受著身為大貴族的奢侈待遇。彼得已經逐漸習慣了西方人重視貴族的思維方式,並沒有在這方面想太多,自顧自的找了個地方坐下來。
腓特利認出彼得,倒不是他真的見過彼得的肖像畫,能夠讓本國的商人肆無忌憚地把自己的肖像畫四處販賣,這樣幾乎於“自戀”的舉動恐怕只有彼得做得出來了。雖然各國君主們喜歡把自己的肖像畫當作禮物送給其他人,但也是身份高貴的人才有資格得到。彼得卻是毫不顧忌,俄國任何一個平民,只要有錢可以在市場上隨時買到彼得的肖像畫,彼得認為這是能夠拉近他與民眾關系的好方法,至少需要讓俄羅斯人瞭解他們效忠的沙皇陛下長得什麼樣子。
當然,彼得的肖像畫只能夠在國內流通,絕對是禁止出口的産品。漢諾威的公主夏洛特買的那幅肖像畫,也只可能是走私的。顯然,這花去了對方許多金錢。
腓特烈能夠一瞬間就認出彼得,卻是因為彼得的年紀出賣了他的身份,十幾歲的少年卻是能夠走到他這個重點俘虜的面前,聯軍之中也只有俄國的沙皇了。
把雙手交叉.腦袋架在上面,彼得靜靜地望著對方,一聲不吭。這樣持續了兩三分鐘,腓特烈有些不耐彼得灼人的目光,首先說道:“您有什麼事嗎?”
彼得依舊看著他,嘴上發出了聲音,他的聲帶因為壓抑而略顯粗糙,産生了不同於他的年紀的滄桑感,“我想,也許您應該加入我們?”
這其實等同於招降了,如果是在東方,也許對方還會哈哈大笑三聲,然後一番論辯抬高身價,顯然腓特烈也有這個本事,他直接說道:“眼下雖然奧地利已經被您擊敗,但是維也納的態度顯得很曖昧,他們似乎還並沒有下定決心,到底是徹底加入這場戰爭還是直接宣佈退出。”低沉地笑了一聲,“眼下的局面依舊並不明朗,陛下。眼前的波蘭人才是至關重要,而荷蘭能夠堅持多久呢?您和卡爾十一世陛下的時間很緊迫,然而波蘭國王卻是有足夠的時間陪您們在什切青消耗。”
“說實話,我真的佩服您的勇氣和智慧,但是顯然路易十四和他的盟友實力更加強大。丹麥至今還在虎視眈眈,我並不認為他們真的會被荷爾斯泰因公爵和不來梅擋住。”
不來梅是瑞典王國的領地,而荷爾斯泰因是瑞典王國的盟友,戰爭初期兩方就集結實力擋住丹麥人的南下。不過彼得倒是認同腓特烈的看法,丹麥既然敢派出艦隊直接參加鹿特丹大海戰,無疑已經決定同法國一條道走到黑,徹底斷絕與荷蘭的關系,既然如此.陸軍同樣不弱的丹麥肯定不會被擋住的,至於對方有什麼陰謀,彼得還未看出。
“當然,投靠強勢的一方是人類的天性。但是得罪我們,您的勃蘭登堡恐怕也不會好受。”給自己到了杯茶,彼得發現竟然是紅茶,這個俘虜的待遇竟然比他還好,彼得繼續說道:“我始終堅信人類改變自己的想法是困難的,人總是固執己見,但是隻要利益足夠,應該還是會有人願意冒險的。”
說了一些故作深沉的話,彼得繼續說道:“您站在勝利的可能性較大的一方,但是即便法國人最後勝利了,您又能夠得到什麼?但是如果您願意加入我們,勝利的果實一定很豐碩。即便是失敗了,瑞典王國為了維持自己在歐洲本土的地位,相信也會繼續扶持您的。”
“最重要的是,您真的甘願就一輩子成為大國手中的旗子嗎?勃蘭登堡和普魯士公國並不算是弱小,只不過分隔兩地因此無法統籌力量。您不打算為您的子孫留下一個強大統一的國家,而不是兩塊分裂的領地。”
“難道......”
彼得說道:“您現在能夠召集計程車兵,恐怕連一萬都不到,勃蘭登堡境內到底還有多少人願意為您而戰。您的籌碼太少了,西波美拉尼亞您絕對是得不到的。”
顯然,腓特烈誤以為彼得會開出西波美拉尼亞的價碼讓他投靠,因為獲得了西波美拉尼亞,那麼勃蘭登堡和普魯士公國就可以連成一片了,但這明顯是不可能的,因為腓特烈的力量太弱小了。
“但是我想,您可以讓普魯士公國脫離波蘭王國的掌控。雖然即便戰勝了,您也不可能得到西波美拉尼亞,但是我們卻可以要求波蘭王國取消對普魯士公國的宗主權。”
然而腓特烈垂頭喪氣地說道:“那樣又有什麼用。”
彼得笑道:“我個人認為,您完全可以為您加上一頂王冠。首先,您需要把普魯士公國從波蘭王國手中獨立出來,其次您需要奪取波美拉尼亞,最後就是壯大自己並且讓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冊封您為國王。”
腓特利彷彿被彼得描述的景象迷住了眼,但是依舊清醒地說道:“這恐怕很難。即便戰爭勝利,波蘭王國手裡的西波美拉尼亞恐怕只會到瑞典王國的手裡。”
彼得笑著說道:“先生,事在人為。瑞典王國也不一定總是會強大下去的,現在就請讓我們合作吧。”彼得把手伸出去。
腓特烈震驚了,他突然想到了一些資訊,俄國的沙皇認為瑞典不會總是強大下去,這就話隱藏了太多的資訊。他突然發現,如果這場戰爭荷蘭一方勝利,波蘭戰敗,那麼波羅的海東岸,就只剩下瑞典和俄國兩個大國,這可不是什麼好訊息。
從小就顛沛流離看慣了世間冷暖的腓特烈知道,這個世界沒有什麼純粹的朋友,瑞典與俄國現在並肩作戰,如果將來戰敗,自然也會團結一致以加強在中歐.東歐的影響力。然而此戰一旦勝利,波羅的海就會只剩下霸主瑞典和崛起的俄國,如果再加上與瑞典是世仇的丹麥,恐怕......
預料到未來的波羅的海並不平靜的腓特烈,感覺到了自己有機可趁的機會,彼得和腓特烈的手握在了一起。
至此,彼得成功拉攏到了一個盟友。一個目前只剩下不到一萬兵馬.實力弱小的盟友,但是卻是他在未來的大北方戰爭中的第一個盟友。
得知腓特烈加入聯軍的卡爾十一世還顯得很高興,畢竟法國陣營的一個重要成員叛變了,對於削弱敵人.鼓舞己方計程車氣很有用,只不過他卻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讓彼得把一個波羅的海沿岸.北德意志大邦國拉攏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