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和西班牙聯合艦隊並沒有立刻出擊,反而是停靠在法國加萊港。顯然是在醞釀什麼軍事計劃。
而荷蘭自然不會坐以待斃,因此荷蘭執政威廉也開始命令海軍集結,積極準備戰鬥。第一次法荷戰爭,荷蘭海軍損失慘重,然而擁有大量造船廠的荷蘭,重金之下重新把它們的艦隊補充完整。而這種造船能力,現在的俄國顯然還不具備。
法國海軍基本上已經全軍出動,而西班牙海軍也派出了近三分之二的艦隊,兩國加起來的聯合艦隊已經堪堪同荷蘭持平了。然而法西聯合艦隊遲遲不動。
荷蘭海軍因此決定主動出擊,在一個普遍刮北風的時間段,荷蘭海軍南下,準備尋找聯合艦隊決戰。而得到訊息的法西聯合艦隊也集結出發,雙方在荷蘭西部港口城市鹿特丹海域遭遇,戰事一觸即發。
西班牙艦隊的戰艦很多都是老式戰艦,而且法西聯軍是逆風,戰局一開始就對於法西聯軍不利。等到下午兩點,丹麥海軍進入戰場。此時正是雙方筋疲力盡的時候,而丹麥海軍卻是對荷蘭海軍猛烈炮擊。
因為丹麥海軍是從北面而來,順風,再加上出其不意,很快佔據有利位置。與法西聯合艦隊夾擊荷蘭海軍,荷蘭海軍不敵,遭遇大潰敗,撤退到鹿特丹,依靠鹿特丹數量規模龐大的岸防炮抵禦法西丹三國艦隊。
荷蘭外交部長科斯恩特到達莫斯科堡告訴彼得關於鹿特丹海戰的前因後果。顯然之前的法西動作頻頻,法西聯合艦隊遲遲不動,這一切都是為了給集結準備南下的丹麥艦隊打掩護。
事實上,科斯恩特趕往莫斯科堡求援的時候,第二次法荷戰爭已經有了更大的改變。擊敗荷蘭海軍以後,丹麥海軍返回自己的國家,而法西聯合艦隊則留在荷蘭海面上,不斷巡邏,擊沉任何從荷蘭出港的掛著荷蘭國旗的船隻,並且不允許任何外國船隻進入荷蘭。總而言之,荷蘭已經被海上封鎖了。
最重要的是法國陸軍在名將孔代親王的帶領下,五個滿編師團十萬大軍向著荷蘭開進。
荷蘭執政威廉已經全國動員,準備抵抗法國進攻。最重要的是,荷蘭作為一個新教國家。目前為止,歐洲諸國尚在觀望,荷蘭暫時處在孤立無援的狀態。
彼得對科斯恩特說道:“我的黑海艦隊顯然不可能再去送死了。眼下我只能夠出動陸軍。荷蘭方面準備怎麼辦?”
科斯恩特苦澀的說道:“出發時,我國已經全國動員了。但是海洋被封鎖了,這對於我們很不利。”
荷蘭的國土面積只有兩個北京市的大小,然而全國人口卻是超過了百萬。荷蘭可以說是歐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和地區之一了。然而,如此巨大的人口密度,顯然其很是依賴進口,尤其是糧食,荷蘭是歐洲主要的糧食進口國。然而,現在海上被封鎖,也就意味著荷蘭最大的糧食通道被封閉了,這才是致命的。
現在的城市守城戰術發展,各種軍事設施也是突飛猛進,因此只要荷蘭佔據據點.秉承著守大於攻的準則,孔代親王率領的十萬法軍反倒不是那麼迫切的問題。而糧食卻是至關重要的。
“現在我國已經積極聯絡英國,相信查理國王肯定很瞭解法國贏得勝利,那麼英國肯定也不會好過的。而且我們正在試圖說服奧地利,企圖透過奧地利來分化法國盟友西班牙。而且瑞典國王已經得到訊息了,他依舊開始動員軍隊了。”
英國加入荷蘭一方,那麼至少是對法西聯合艦隊的鉗制,荷蘭的海上壓力就可以稍微減緩。另外荷蘭自己也在積極地拉攏盟友,只要荷蘭一方表現出足夠的實力,那麼相信會有不少看不過路易十四強權的國家加入的。
至於奧地利,相信它是絕對不會讓人法國一家獨大的。顯然,徹底擊垮了荷蘭的法國,實力上漲的速度絕對會更加快的。因為在海洋和殖民地上,英國單個國家還玩不過法國,而憑藉著絕對的海洋霸主地位,法國的國力絕對會突飛猛進的。當年的西班牙,不就是因為掌控海洋,一躍而起的嗎?
眼下局勢雖然危機,但是卻還沒到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歐洲各國也是在看盤下注。
原本荷蘭大力幫助俄國建立黑海艦隊,就是希望將來黑海艦隊可以幫助其在法荷海戰中牽製法國地中海艦隊。然而,鹿特丹海戰荷蘭敗得太慘,現在的黑海艦隊加入進去,只能是法國人的一盤菜罷了。
如果荷蘭海軍不是損失太慘的話,原本它可以憑借那龐大的運輸能力將四萬名訓練有素的俄國士兵帶入荷蘭,然而已經被封鎖的荷蘭已經沒有辦法再這樣做了。所以俄國陸軍只能依靠陸地,直接進入歐洲,解荷蘭之危。
............
1682年9月,彼得最終決定出兵進軍歐洲。為了保障大後方,彼得重新劃定了俄國的軍制。
第一第四師團駐守小亞細亞半島,組成“俄國第一方面集團軍”,司令官由原第一師團的師團長謝爾蓋夫升任;第二第五師團駐守烏克蘭,組成“俄國第二方面集團軍”,司令官由原第二師團的師團長阿力克希升任;第三第六師團駐守巴爾幹半島,組成“俄國第三方面集團軍”,司令官由原第三師團的師團長謝文尼亞升任。
空閑的第一至三師團的師團長職位人選以及三個集團軍司令部的成員名單,則由國防部商議出候選人名單,由彼得決定最終人選。
俄國本土早已經廢除了總督制度,然而為了控制日益龐大的領土以及應對與之接壤國家,彼得最終處理了類似軍區制度的方面軍制度。這些集團軍的司令部,只有聽從國防部和參謀本部調派,管理當地安全防務的權力,而行政權.司法權.調動權.財政權等無權幹涉。
俄國集團軍的制度與西方目前通用的制度並不太一樣。集團軍的管理並不單純的由司令官一人決定,只有在戰時.司令官才有單方面決定的權利。在平時,整個集團軍的管轄應該是整個司令部所有成員共同責任,參謀長.後勤處長.憲兵處長等等人員與司令官共同管理。
很多時候,在和平時期,沒有作戰任務的集團軍,其司令官甚至還沒有後勤處長的權力大,因為後勤處長並不向司令官負責而是向內閣財政部和國防部負責,這也可以說是俄國軍制讓歐洲國家感到有意思的地方之一了。這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