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看著對面的阿奇玉汗,認真審視對方。前文介紹給沙皇俄國的擴張方向,在以前因為西邊的瑞典和波蘭立陶宛,以及南方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俱都限制了沙皇俄國西擴和南下的腳步,因此向東開拓土地就成為了數代沙皇的共識。
而土爾扈特部落就逐漸成為沙皇俄國東進的一塊絆腳石,數代沙皇俱都開始在這個部落施加自己的影響力。只不過土爾扈特部落畢竟是一個擁有數十萬人口的強大部落,沙皇俄國一直不曾真正控制對方。
原本歷史上,俄國要經過彼得大帝的崛起,到了葉卡捷琳娜二世才真正控制了這個部落。而那時的部落首領,也就是眼前的阿奇玉汗的孫子渥巴錫,因為不能夠忍受俄國無休止的兵役和剝削,終於決定東歸,返回蒙古草原。
只不過,彼得眼下把這段歷史稍微提前了一些罷了。自從征服了烏克蘭以後,俄國就開始了對烏克蘭的開發,彼得對其的重視程度猶如後世中國對於東北的重視程度,而烏克蘭這塊肥沃的礦産豐富且易於開發的土地,實在不負它後世的名聲。
顯然,要想開發烏克蘭,那麼生活在烏克蘭之上的數量龐大的眾多哥薩克部落,就不可能繼續呆在這裡了。也是出於分割削弱這些哥薩克部落力量的願望,彼得將這些部落分別遷往俄國各地。
而伏爾加河沿岸,這片已經被土爾扈特部落開發百年之久的肥沃草場,自然是其中主要的一個遷移地。彼得將數量超過十萬人的哥薩克部落俱都前往此地。
然而,彼得將這些歷史上就有著強盜習性的哥薩克遷移到這裡,顯然也是沒有安著好心。自從遷居到此地,哥薩克部落因為與已經數個世代居住此地的土爾扈特部落關於草場.水源等資源的爭奪,每年都會爆發極大的武裝沖突。顯然,雙方在此地的消耗,對於俄國來說卻是個極有利的。
就如同對付克裡米亞汗國一樣,土爾扈特部落也是遭受到了沙皇俄國的經濟入侵。只不過土爾扈特部落畢竟是從東方遷居而來,土爾扈特部落來到伏爾加河的歷史同樣悠久。
明朝末年,隨著後金征服漠南蒙古,勢力在蒙古草原上一家獨大,當時統治漠西蒙古的瓦剌,感到自己深受威脅,決定西遷。來到中亞以後發生內訌,其他的三個大部落依舊留在當地,包括準噶爾、和碩特、杜爾伯特。而土爾扈特部落決定繼續向西前進,來到伏爾加河下游,感慨這片草場的豐碩,於是定居此處。而之後沙皇俄國的東擴,就與之發生了接觸和沖突。
顯然,出發時已經是明朝末年的土爾扈特部落,顯然啊要比克裡米亞汗國這個幾百年前的蒙古人留下的後裔要文明先進的多。
遊牧民族有一個特性,那就是一直保持遷徙習慣的他們很難在一個地方固定下來。無法固定下來就無法形成城市,沒有城市就幾乎沒有手工業者,沒有城市也就幾乎無法誕生文明。因此,遊牧部落的文明程序很緩慢,他們的文明進步只能夠依靠農業國家。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克裡米亞汗國依舊基本停留在幾百年前,顯然原本也是貧窮落後.這幾年才開始西化的俄國並沒有帶給他進步的種子。而深受明朝文化影響的土爾扈特部落,卻是文明比之先進多了。現在的伏爾加河下游的土地,早就被其發展的很繁榮,他們甚至已經有意識的在進行屯田,建立固定的營地了。
土爾扈特部落之所以表現出如此之高的文明程度,一方面是其在蒙古的時候,首領就已經接受明朝皇帝的冊封,與明朝關系密切。二來,明朝末年,民不聊生,戰火紛飛,大量的中原漢族人口四處逃亡,而土爾扈特部落接受了大量的這些人員,而這些人也把文明的種子帶入了這個關外的部落。
彼得說道:“聽說貴部一直還儲存著當年明朝皇帝冊封你們的文書和印鑒,是不是真的。”
阿奇玉汗頓時一驚,雖然這不是重要的隱秘,但是在土爾扈特部落也是高層才能夠知道的。眼前的這個俄國人的皇帝,怎麼知道的。
雖然心裡頗為震驚,但是卻是平靜的說道:“是的,尊敬的皇帝陛下。”
“你們為什麼不願意臣服我?”彼得說道。
對面的阿奇玉汗反而輕輕地笑道:“我們來自遙遠的東方,原本就不是俄國的部屬,我們的祖先從未像俄國皇帝臣服。”
彼得繼續說道:“聽說你們還一直同清朝保持聯系,每年都會向清國皇帝進貢。我可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不過,我只想問一下,你們願意回去嗎?”
充滿疑惑的看著彼得,“請問陛下是什麼意思?是想要驅逐我們嗎?哥薩克騎兵雖然厲害,我們的馬刀也不是泥捏的。”
“當然不是,如果你們願意,自然可以繼續留在這裡。我大概瞭解一點兒你們的歷史,你們當初之所以來到這裡,就是因為強大的準格爾部落不斷的壓迫你們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