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世界上,彼得的舅舅什雷金可以說是最瞭解彼得的。但是他仍然難以理解彼得的許多決定。
削弱貴族和東正教的權利?不是,這個歷代沙皇都有在做。
而是彼得的西化政策和大規模的常備軍。西化政策什雷金其實是支援的,同樣陪同彼得前往法國留學的什雷金,也充分認識到了西方世界的文明和強大。
顯然經過了宗教改革,文藝複興的西方,再加上大航海對經濟的巨大作用。讓西方世界變得遠遠超出了任何一個仍舊彷彿生活在中世紀,仍然擁有日益擴大的農奴群的沙皇俄國的子民的想象。
雖然什雷金認為彼得的西化太激進,覆蓋面太廣了。同時他也不認同彼得對發展工業的理念,就是不採取西方式的自由市場的概念,使其慢慢順其自然的發展積累。反而採取了政府幹預經濟的方式,這很明顯是與西方國家走的截然不同的道路。
如果說彼得在政治經濟上的政策,引起了什雷金的懷疑,並沒有獲得他的全力支援。
那麼彼得違反了俄國和現在歐洲普遍流行的少量正規軍,大規模徵召兵的軍事組織方式。反而大範圍的盡可能的放棄徵召兵,組建大規模的叢集化的常備軍,就非常引起什雷金的反感和反對了。
消耗俄國本來就很緊張的財政,去組建大規模的軍隊。很難讓人相信是明君所為。
因此對於彼得亦師亦友的舅舅什雷金,在多次勸誡彼得無果的情況下,決定採取激進的方式,來勸誡彼得。
他沒有直接自殺,無論是天主教還是新教抑或是俄國的東正教,所有信仰上帝的教派,都是反對自殺的。自殺的人,是無論如何上不了天堂的。
因此什雷金就在彼得率領大軍離開之後,積極地在莫斯科堡聯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裡的反對彼得的官員和貴族。同時也不斷收買彼得留在莫斯科堡的警備旅。
而隨著彼得的鐵杆支持者兼他的舅舅的什雷金的密謀,造成了幾乎所有的官員貴族的惶恐。如果就連什雷金也不認為彼得不能勝利,那失敗的俄國,又會遭遇怎樣的境況。
這使得原本還打算觀望的人也紛紛加入了什雷金組建的反對彼得的陣營裡。畢竟連掌握巨大權力的彼得親自任命並與他關系緊密的內閣總理大臣也反對彼得,可以說彼得在莫斯科堡,已經幾乎找不到敢於明確支援他的官員貴族了。
什雷金的想法很簡單,他認為彼得是無論如何也是打敗不了強大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因此他決定控制莫斯科堡,繼而斷絕彼得的大軍供應。迫使彼得率軍返回。
當然自認為非常瞭解彼得的什雷金,也知道彼得的倔強與固執。因此假使彼得依靠繳獲,繼續與土軍作戰的情況發現。那麼在戰事還沒有擴大的情況下,什雷金決定在莫斯科堡聯合索菲亞重新召集索菲亞的支持者,玩一次政變。這樣彼得就不得不返回了。因為彼得在擊敗射擊軍以後,為了展現仁慈,出了首惡,其他人都是從輕發落的。
當然,對於土耳其,什雷金決定道歉,賠款,甚至是割地。
什雷金認為,與其讓彼得與強大的異教徒國家作戰,損耗俄國的力量。還不如長痛不如短痛來的好。
彼得坐在椅子上,抿了一口咖啡,嘴角勾起一絲若有若無的笑。這次他不僅要面對拿著武器的敵人,也要面對來自背後惡意的政治上的敵人。
可以說,什雷金已經如同平手正秀一般,將彼得陷入了死地了。
彼得喃喃道:“也許我能成為織田大魔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