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孩子另一半的提供者,程伯紹不知道收到她信沒有。想到這裡,她心裡也有些期待他的回信。
程伯紹剛剛收到,有了上一次的經驗,他這次是拿回住的宿舍後才撕開了信。
隨著他撕開信封,還有兩張糧票飄了下來。他顧不上撿珍貴的糧票,急切地拿起信看了起來。
他剛寄出不久的信中說,樊香所做的事超出了他的想象力,看到這一封時,才覺得那話說得太早了。
沒想到樊香竟然受到了沈首長的接見,還因此戶口轉到了省農科所,她寫的書還馬上要出版了。
看完後程伯紹找出了筆開始寫回信,對著信紙半天他沒寫一個字,愛人太能幹,作為一家之主壓力很大啊。
理了理思緒,程伯紹把糧票撿起,發現這是5斤的糧票。樊香這是在關心著他呢,懷著美美的心情,他開始下筆,寫完之後就急匆匆地找了個郵箱放了進去。
回來這才去食堂,發現裡面菜、粥什麼都沒有了,只餘了兩個又冷又硬的窩窩頭。程伯紹拿著窩窩頭笑得一臉蕩漾地走了。
一個服務員有些奇怪地問另一個:“你看到程工的表情了沒有?拿著窩窩頭,就像在吃了肉一樣笑得合不攏嘴。”
“我告訴你啊,這不奇怪,每次他收到老家的信都這表情。”
“他愛人不知是啥樣的,怎麼能把程工迷成這樣。”
被暗中談論的樊香吃過幾天藥劑後,木耳的菌種培育時間到了,拿出玻璃試管,從外面看一個個火柴頭大小的黑點擠在一起。
菌種這回竟然一次成功了!
有了她服用基因修補液的事在先,樊香考慮了下,這次木耳菌種的培育原來不成功應該也與這種特異化有關。
花朵兒拿出的原木耳是不錯,但在這裡水土不服似的,製作菌種時就難成功。換成了本地木耳,就沒有問題了。
製作成功是一方面,人工種植則是另一方面。木耳和蘑菇不太一樣,木耳更喜歡熱一點的環境,這一點與蘑菇正好錯開種植。
原來蘑菇種植她主要是在地下室進行,這次她想著室內及室外都嘗試一下。室外種植需要木頭,她因此又去找了嚴主任一次。
嚴主任很忙,樊香等了一會兒才見到他,他臉上帶著意氣風發的笑,過來就很真誠地連連道歉,“樊香同志,對不起,讓你久等了。我剛才實在過不來。
沒想到嚴主任這麼客氣,樊香忙道:“我也只是剛來,又沒什麼急事,當然你們工作為先。”
“其實這與你也有關系。”
樊香揚了揚眉。
“我們從省裡回來之後,省裡專門下發了一個檔案,讓各地向我們清水縣學習,進行蘑菇人工種植。這幾天,已經有離得近,行動快的同志來我們這裡參觀了。我就忙著這事。”
“效率真是高啊。”
“可不是,這關繫到大家吃飯問題,怎麼重視都不為過的。還有,恭喜你,現在是有書在身的專家了。”
嚴主任從旁邊櫃子裡拿出書遞給了樊香,“書剛到,我本來正要給你送呢,正好你過來了。”
兩世加起來,這還是自己的第一本書呢。樊香接過一看,因為內容不多,書比較薄,但麻雀雖小,五髒俱全。
封面整體為橘黃色,感覺十分柔和,上面畫著兩個農民滿面笑容地看著手裡的蘑菇,一行小字寫著樊香二字,封面底部寫著雲中省人民出版社。
封底上寫著“幸福的中國人民深情惦念著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美國人民。”
樊香:“……”
“這麼快書都印出來了。”
“這是首長批示要快辦,可以說除了領袖文集,這是我見過出得最快的書了,印刷廠的工人都是三班倒,連夜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