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那天愛紅和李衛軍搶帽子回來樊香讓孩子們多學本領讓他驚異,今天,樊香的話則讓他驚喜,又驚又喜。
驚的是老婆這些話在現在環境裡有些大逆不道,喜的是她的見識,她遠比大多數茫然活著的人更明白。這就像原以為在河裡撿了塊鵝卵石,回來後洗去外面的塵埃,這塊石頭原來是極品寶石。
他把她摟到自己懷裡,用手一下一下輕撫她的背,半天才道:“你說的這些,我也想過。我相信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還有許多的人也想過這個問題。我們管不了別人,愛華他們幾個,你在家時抓緊些,別讓他們荒廢了時間。總有一天……”
程伯紹話沒說完,但樊香明白他的意思,總有一天,知識的價值會完全體現出來。社會的價值取向也會發生變化。
樊香剛才的話就是做個鋪墊,看程伯紹認可,趁機對他說,“現在書店裡能買來的書很有限,前幾天在縣城的時候我問過裡面的店員,她說書店還有一個被封的庫,裡面的書很多,我想去看看。”
程伯紹同意了,他本就是個愛書之人,興致勃勃和樊香說起了他曾經看過的一些有意思的書,等睡著時都不知道什麼時候了。
第二天一大早吃過飯,雖然鄭紅梅曾因為腳踏車嗆聲,樊香仍讓程伯紹去借了,本來就是自家出的錢,也只是這一段借來騎騎,沒什麼不好意思的。
借回來後,讓幾個孩子在家,樊香把雞蛋放進一個竹籃裡,也像林大嫂那樣用布蓋上,坐在後座上被程伯紹帶著去了縣城。
快春節了,街道上卻沒有多少人,就是有的,也是面上帶著一副嚴肅的表情,行色匆匆。
大街兩邊的牆上,隨處可見“將無産階段革命進行到底!”等宣傳標語。不少地方還貼有大字報,有的沒有粘好,被風一吹嘩啦啦地響,就像一面面旗幟似的。
突然,大喇叭開始廣播,“在國內外一片大好形勢下,我縣各條戰線上的革命幹部群眾們,深入開展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運動,抓革命、促生産、促工作、促戰備,取得了很大成績,也湧現出了無數的先進人物,積極投入各條戰線革命,東方紅大隊的樊香就是這樣一個典型。
樊香她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精神,用了一百二十分力氣在農業學大寨中進行勞動,直到累暈倒在挖田地現場前,她還說,‘讓我再擔一筐土!’……”
“讓我再擔一筐土!”這句話反複在樊香腦海裡回放。不知怎麼回事,樊香聽著廣播,只覺得囧,還有一點點兒羞恥,個中滋味,複雜難言。
不過有了先進的身份在,也是一層保護符,萬一她不小心有什麼出格的言行,有了先進的身份,別人對待她也會更慎重一些。
程伯紹碰碰她,“在說你的先進事跡呢。”
“不管它了。我們先去王老師家,把書及換來的雞蛋給她。”
“好咧!”程伯紹身子一拱,加快了騎車速度。
王老師看到他們挺高興的。更高興的是陳樺,陳默在一邊悄悄對她說:“你不是很喜歡阿姨講的故事嗎?”慫恿妹妹去找樊香阿姨講故事。他則去給樊香兩人倒了兩杯水過來,裝作聽使喚的樣子站在了一邊。
王老師搖搖頭笑道:“這個孩子,你走了之後每天都要問我好幾遍,什麼時候樊阿姨來我家,真是望穿秋水啊。”她沒好意思說孩子要去樊香家,被她阻止了。這年頭,誰家的糧食都是緊巴巴的,怎麼願意再多一張嘴。再說,她不認為樊香家的夥食會比他們家更好。
樊香到底給陳樺講了一段,這才把籃子遞給了王老師,“共4尺布票,63個雞蛋,你數數。”
王老師本來是因為樊香給做了衣服不要錢,才說讓她幫助買些吃食,其實是變相補助樊香,隨便她買多少,沒想到能收到這麼多東西。
她接過籃子,揭開蓋在上面的藍色粗布,發現裡面滿滿的一籃雞蛋,樊香還很細心地在每個雞蛋周圍都墊了麥稭,走這麼遠,竟沒一個爛的。
“這也太多了!”王老師過意不去,在各種吃食這麼緊缺的年代,還有樊香這樣毫不佔便宜的,這讓見慣了各種貪婪面孔的王老師很感動。
“其實本來有70個的,因為我是託別人幫忙的,就答應那人每買10就給她1個。”
“我託付了你,你怎麼處理都行。給我20個就行了,多的你們拿去吃吧。”王老師撿出來一些後又把籃子遞了過來。
樊香怎麼也不可能要,兩人一番推讓,都露出了惺惺相惜的目光,王老師笑了下,“不知道的還以為我們在搶東西呢,誰知我們是在推讓呢。”最後她還是收下雞蛋,把空籃子還給了樊香。
“對了,我家老陳有個同事出差去了天津,老陳就讓他把腳踏車零件幫著捎過來,再有三天他大概就回來了。”
樊香算了下時間,三天後正好過春節,“太感謝了!到時候我過來拿,把錢也帶給你們。”
告別王老師一家,兩人去了書店。營業員看到兩人,和裡面一人交待了下就走了出來。示意兩人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