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京一個月後的顧嶽,收到了袁崇煥從寧遠來的信,信如其人,段落分明,字跡工整有力,信分三段,說了三個事情。
一是林丹汗護送海蘭珠回草原,沒送到科爾沁,而是拉進了自已在察哈爾的後宮。
二是據斥兵探報,科爾沁和後金蠢蠢欲動,意指林丹汗。
三是臣已收到陛下派來的炮營,還請陛下放心,這次大明一定會做獵人,捉了那隻吃了蟬和螳螂的那隻黃雀。
出乎意料地,隨信一起的,竟還有一張小畫,高遠的塞外秋空,一群大雁排成兩行,在頭雁帶領下,正經過一片火紅的楓林,旁邊一行小字。
“臣看到的這群大雁,可曾飛過陛下仰望的天空?”
看完這行小字,顧嶽竟然莫名其妙地有點臉紅心跳,像情竇初開的少年第一次收到情書一樣。
他盯著畫看了半天,才披衣出來,打了馬,來到袁府。
袁府的門大開著,老僕人正拿了把大掃帚,嘴裡哼著小曲,有一下無一下地掃著門前的落葉,眼前一花,好像一個人影沖進了院子,老僕人擦了擦眼,待再睜開,一匹高大的大紅馬正高冷地盯著他,打著響鼻,而馬上,空無一人。
顧嶽急步來到袁崇煥的書房,坐下,一抬頭,便看到了那棵山楂樹,顧嶽拿起筆和紙,花了小半日功夫,才畫好了一幅畫。
一樹紅通通的山楂果兒和胖麻雀。
顧嶽支著額頭又想了半天,才想出一行字,提筆寫了上去。
“朕畫的這一樹胖麻雀,可曾出現在愛卿的夢裡?”
信發出後,接踵而來的,是一封比一封急的戰報,科爾沁提前對察哈爾發動了攻擊,而後金,在皇太極的親自帶領下,發兵五萬,長途奔襲,對林丹汗形成包圍之勢。
沖冠一怒為紅顏呀。
在接到林丹汗的求助後,袁崇煥派出關寧鐵騎八萬,又在皇太極外面形成新的包圍圈。
按常理,像皇太極這樣的梟雄,遇到這種情況,會很理智地趁明兵未穩之時突圍而出,但事情總有變數。
這個變數,就是海蘭珠。
所以,當包圍圈最裡面的餡差不多被嚼爛,外一層的皮子也殘破不堪了。
當滿身殺氣的皇太極帶著灰塵僕僕的海蘭珠甩掉林丹汗的追殺,還沒來得及喘口氣,便又讓袁崇煥的弓箭和大炮輪流伺候了一遍。
五萬鐵騎,換回一個國色天香的一生摯愛,皇太極血頭血臉地抱著海蘭珠,帶領著丟盔棄甲的五十騎,狼狽逃回沈陽。
科爾沁部頭領戰死,所有戰馬被袁崇煥強行收編。
察哈爾部王子額哲戰死,林丹汗中箭,躺在帳中呼天號地,拿下了科爾沁大片的草原又怎樣,繼承人都死了,傳給誰呀?
而遠在京城的皇帝第一時間發了給遼東將士的嘉獎聖旨,總兵袁崇煥以少勝多,戰功卓著,官複原職。
秋風吹過,梧桐葉落,寬闊壯美的文華殿,迎來了大明新一批的科考舉子。
顧昭和黃宗羲走在人群中,在大學士錢均益的帶領下,走進文華殿,向高座上的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禮。
身著大紅朝服的皇帝英姿勃發,比桃園裡見到的那個公子又平添了些許的天子貴氣。
顧昭抬頭,迅速地看了皇帝一眼,卻發現皇帝朝他眨了下眼睛,以為自己眼花了,又凝目看去,卻見皇帝正襟危坐,天皇貴胄範十足,臉色平和高遠。
果然是自己眼花了。
顧昭和他的小夥伴黃宗羲最終進了翰林院,大儒嘛,就要認真做學問,就別在官海裡混了。
能說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話來,比較適合教育天下學子呀。
作為吃過人家桃子的人,顧嶽當然有所表示,兩個小書生剛到翰林院,便收到了皇帝賜下的文房四寶,惹得一院學士爭相交好。
袁崇煥的謝恩摺子很快便到了,隨行的信中謝了皇帝陛下的畫,說新年的時候,將親自來京謝恩。
顧嶽掰著指頭想著,這一年來幾個得力的臣子很是操勞,該怎麼犒賞他們呢。
要不,來個帶薪旅遊?去哪?當然是那山明水秀之地,明纓禮簪之鄉,看看那秦淮八豔之姿,聽一曲纏綿悱惻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