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清風的記憶裡,母親是餓死的,這也是他一直無法原諒父親的地方。
母親嫁給父親的時候還不到十七歲,母親家裡在解放前是地主,成分不好,在那特殊的年代,嫁給貧農的父親算是高攀了。
因為不到法定的結婚年齡,兩人只是辦了酒席卻沒有領結婚證。
第二年,就在母親懷上他的那一年夏天,父親以單身的身份參了軍,成了一名光榮的解放軍。
可父親這一走就是三年,三年後回來,他已是個快三歲的小孩了。母親不但要照顧他,還要伺候公婆,早就從一名少女苦成了瘦弱的小媳婦。
父親回來也只是在家呆了不到一個月,匆匆的就又去轉業的單位報道了,這一走就又是五年。
那年家鄉糟了災,地震加上洪澇,顆粒未收。
母親為了給他和爺爺奶奶省口吃的,往往一整天就靠一頓野菜湯吊著命,不識字的母親為了託人給父親寫一封信,要拿一整天的工分換。
村上會寫字記賬的文書,坐在家裡動動筆,就是一天的收入,這點讓母親特別羨慕,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也能當一個文化人。
可不知道是地址錯誤還是別的原因,往往寫的家書都如泥牛入海,沒了任何訊息。
災年是度過去了,可母親的身體也垮了,期盼已久的父親也不知道是死是活,始終沒有出現。
母親在去世前的那晚,拉著他的手對他說,一定要好好唸書,知識是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的,她吃虧就吃虧在不認識字上,一輩子出不了門,就算是想出門去找父親,也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走。
要是有了文化,天下之大,哪裡活不了一個人?
‘只要不到萬不得已,一定不要放棄讀書,將來做個有文化的人’。這是母親臨去世前留給他的叮囑,希望他今後做個有擔當負責人的男人,別像他的父親。
這也是他不願招工,寧可被掃地出門,也要堅決上高中的原因。
可惜一直掙扎在溫飽線上的他學習基礎太差,沒辦法考上大學,只能上技術學校了。
在母親去世後,爺爺的一封信還是將父親找了回來。
爺爺奶奶明確告訴父親,他們年齡大了,養不了他,讓父親將他帶走。
就這樣,九歲的他離開家鄉,跟著父親來到了油田上。
那時他才知道,父親早就在轉業的第二年有了新家,還有了一個比他小了不到四歲的弟弟,而他,卻成了父親的私生子,後媽口裡的野孩子。
想想也不能全怪後媽狠心,直到父親將他領回家,她後媽都不知道他父親竟然在老家還成過家,有個快十歲的兒子。
私生子、野孩子?可憐了他那什麼都不知道的母親,不但要替那個負心漢養孩子,還要照顧他的父母,活活把自己給餓死了。
宋清風猜測爺爺奶奶是知道父親再婚的事情的,估計母親也猜到點什麼,不然也不會一再囑咐他,讓他一定要多學點文化知識。
那時的母親,估計就算是給她父親的回信,她也看不懂上邊寫的是什麼,爺爺和奶奶想要隱瞞她輕而易舉。
就在這胡思亂想中,宋清風還是迷迷糊糊的睡了過去。
大巴車拉著嚴重超載的人們一路又是走盤山路,又是下溝,搖搖晃晃的一個半小時後總算是到了鳳城縣,鳳城縣縣城下車的人不在少數,呼啦啦的就去了一半,葉子和徐曼曼總算是抻直了腰背,舒舒服服的坐在了旁邊的座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