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裡, 楊老根坐在椅子上抽著老旱煙, 眯著眼睛, 像是想到什麼一樣,對在機井旁摘菜的兒媳婦說:“兒媳婦, 那個臭小子應該快醒了,你去給他煮碗醒酒湯。“
楊過的媽是個秀麗溫婉的女人,她抬起頭說:“一早就煮好了, 就等他醒了。“
楊老根點了點頭, 不再言語, 悠哉地抽完了這口煙, 敲了敲煙袋鍋子, 把煙袋纏到了煙袋鍋子上,起身去了廚房。
酒醉中醒來的楊過好似做了一個漫長的夢,夢裡他跋山涉水去往一個他心中一直嚮往的地方, 可是路怎麼走也沒有盡頭, 夢醒後他悵然若失,像是失去了什麼重要的東西一樣……
“小子, 你終於醒了,再不醒你爺我還以為你喝出什麼毛病來了。“楊老根端著一碗醒酒湯放到了楊過的書桌上。
“嘶……“楊過甩了甩嗡嗡轟鳴的頭, 坐起來說,“爺爺, 幾點了?“
“你說幾點了?你再不起來, 晚飯都不用吃了。快穿好衣服, 你媽給煮瞭解酒湯, 你穿好衣服趕緊喝了。“
楊過的屋子沒有鐘,不清楚時間,但他往窗外看了一眼,太陽已經到了西面,應該是下午了……今天,應該是返校的日子,作為一個優等生,楊過從來沒有遲到過,不管刮風下雨,他總會按時到校,今天是第一次遲到,甚至是曠課,可他現在竟然一點也不想去學校,他哪裡也不想去,只想找一個沒人的地方靜靜地待著,他穿好衣服,喝完醒酒湯,對楊老根說:“爺,我出去一會兒,飯點就回來。“
楊過腦子裡亂糟糟的,一會兒想到他現在不應該這樣頹廢,他是家裡省吃儉用供出來的,是家裡的希望,沒有考上大學他沒有資格想些其他的,一會兒又不期然腦海裡浮現出那個人的音容笑貌,楊過心裡一痛,抬起頭,不知不覺間他已經走到了河岸,河水清澈見底,緩緩流淌著,楊過不覺得看痴了,那些在腦海裡喧囂吵鬧的思緒也安靜了下來。
痴迷著一個人的時候,是不可能說放下就放下的,即使是知道那個人不屬於自己,可是心裡總有一絲絲的僥幸,楊過想,她嫁給了一個傻子,真的會幸福嗎?如果有一天她後悔了,到了那個時候她是不是會看到我?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到時候我會變的更好,好到讓她一眼就看到我。
這一刻,少年的眼眸不再無光,裡面充滿著奮鬥的慾望和對未來的渴望,他渴望著變的強大起來,強大到能夠配得上他心裡的姑娘,甚至能夠愛上他。
……
這世上的很多事情都是玄而又玄的,就如同明明醫生都不能確定宋仲璽的病到底什麼時候才會康複,可是山裡的和尚卻告訴宋母,宋仲璽與佛有緣,只要出家為僧,他的病便會不治而愈。
宋母聽到自家兒子有救先是一喜,而後聽到和尚要化去兒子出家不可置信抬起頭
和尚指了指宋仲璽給宋母看,宋母轉過頭去,不知道什麼時候,宋仲璽已經跪於佛前,其周身寧靜安然,不再是孩童般痴傻四處好奇的那個傻兒,完全變了一番模樣,寶相莊嚴。
宋母顫抖著,她只不過是一個村婦,沒有什麼文化,可是對於神佛她還是敬畏的,和尚說她兒子本該是佛家弟子,俗世容不得他,她原本只是將信將疑,可是此刻兒子那副樣子,容不得她不信,萬一是真的可怎麼辦?現在仲璽已經痴傻了,若是自己強行帶他回去,會不會喪命?
“大師,我兒子他剛成婚,新婚妻子還在等著他康複回家,我也老了,兒子就是我的命啊,有沒有什麼辦法,大師,我求求你了……”宋母哀求著。
和尚聽聞宋仲璽已經娶妻時,臉色大變,急忙掐指一算,待看到宋母聲淚俱下終究嘆氣道:“果真是痴兒,你這兒子原本應是生性淡漠,命中無姻緣,與父母親人皆是無緣,本該是佛家子弟,可不知何處出了錯,如今竟真的紅塵未了。
罷了,竟然如此,我也不應該強求,只是,他如今意識渾濁,需要在佛下沐浴佛光,日日誦經方能清醒,不若讓他在此住上一段時間,方可清醒。”
宋母沒有想到事情竟然還有轉機,聞言喜極而泣:“多謝大師,多謝大師。”
和尚卻搖搖頭又道:“你說他將將新婚,可他的姻緣線卻似有似無,漂泊不定,他這婚姻該是痴傻時定下的,若是他醒來自己要斬斷姻緣,入我佛門,也望施主好自為之。”
這峰迴路轉之下宋母已經麻木了,她聞言只呆呆的點頭,心裡卻是五味雜陳,有即將失去兒子的恐慌,更有對白蓮的愧疚,若是讓這和尚說著了,自家兒子真的出家當了和尚去,怎麼對得起她?
宋母回到家,見白蓮已經去學校了,鬆了口氣,她實在是不知道要怎麼和二兒媳婦說兒子的事情,好在這一個週二兒媳婦都不回家了。
宋母找到大兒子,把事情告訴了大兒子,想和他商量一下這事該怎麼辦,主要是該不該告訴二兒媳婦。
宋伯平一開始聽了匪夷所思,他畢竟是讀過書的人,不相信這些神神鬼鬼,但他聽到後面越聽越玄乎,由不得他不信,他弟弟的性情在痴傻之前確實是很淡漠,對什麼都不在乎,和尚從未見過他弟弟卻能知道的一清二楚……只是他從未聽說過那個和尚有什麼奇異之處,到底也是將信將疑。
“媽,明天我再陪你去一趟廟裡,要是真的要把仲璽送到那裡去我們也不該瞞著嫦娥,她有知道的權利。”宋伯平一錘定音。
第二天宋伯平陪著宋母又去了趟廟裡,見到了和尚,那和尚普普通通一個人,穿著灰色的僧衣,許是在廟裡久了,身上也沾染了佛性,讓人見著就放下心來,撫平了焦躁。
這個和尚果真有些本事,宋伯平遂心下安定,和和尚一番交談之後,商量好他們每年可以見到宋仲璽兩面,其餘時間不能上山打擾宋仲璽。
白蓮再回到家裡已經是一週後了,她見宋母還在家,有些驚訝,她是知道宋母和宋仲璽去大城市裡看病了,如今只見宋母卻不見宋仲璽,她還以為宋仲璽出去玩了,但想來又覺得不對,要是宋仲璽在家不該不去接她,隨即就有些疑惑的問宋母:“媽,仲璽呢?”
宋母勉強笑道:“他在北京,仲璽他小舅在北京,我把仲璽託付給了他小舅,畢竟大城市我也住著不慣還花錢貴。”雖則老大讓她告訴二二媳婦真相,但她實在是不知道該如何開口,萬一說了事情鬧開,耽誤兒子的病是一方面,耽誤二兒媳婦功課也終究不好,還是等著媳婦考上大學,他們家也供完她高中再說,也算是他們家彌補對她的虧欠。
況且說不定仲璽到時候就好了,他人也念著二兒媳婦,一家人和和美美的,退一萬步講,就算仲璽好了不認他媳婦了,到了那時二兒媳婦也有了退路了。
白蓮雖然還是有些疑惑,宋母一向緊張兒子,怎麼會放宋仲璽一個人在外面,但一想宋家好像是有一家親戚在北京,說不定人家好心,照顧宋仲璽,她隨即也放下疑惑,她雖聰明,但有些事她也終究想不到,只好點頭回屋寫作業去了,唔,這該死的高中生活,作業果然是學生的噩夢,想她都幾百年沒有寫過作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