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劇本世界比作遊戲,他們就是被投入遊戲中攻略劇本的小白?”
還不等李赫思索完,幾名身著正裝的民警同志已經從車上走了下來。
所有村民高亢激昂的闡述著適才發生的事情,而拆遷頭子卻以對方先動手為由,極力表露著自己是受害者的模樣。
這種公說公有理的話,自然不能讓它持續下去,所有參與鬥毆的人都得接受詢問。
“你動手沒?”
一位民警走到李赫面前,卻被王母先一步開口解釋道。
“我兒子剛剛和我在一起,他可沒動手啊!”
王赫確實是沒動手,因為也沒人看到他動手,至於拆遷隊那邊,自己都自顧不暇了,哪還有閒情去指認誰。
“同志抽菸。”
“不好意思,請不要阻礙我們辦事。”
挨個詢問完,時間已經接近深夜。
受傷的人員被救護車接走,主要人員上了警車,其餘人都抄錄了身份證,等待隨時傳喚。
李赫到家之後,村口的警車已經駛離。
村民們罵罵咧咧的從門口路過,李赫則是直接回屋上了床……
深夜。
十二點整,第三幕劇情隨即衍出。
同時,這也是最後一幕。
這一幕劇情並不是完全展開,李赫無法觀看結局,劇情實時給出提示,引導故事推演。
所以李赫也不知道這最後一幕,他還會不會遇到危險,當然他覺得可能性不大。
按常理推算,一幕戲中重要人物的改變之後,他的戲份應該也會相對減少。
影視接近結尾部分,更應該突出這部戲中主演的總要性。什麼思想鬥爭,還是突然開掛都有可能。
當然這一切也只是他的推算,李赫現在要扮演的,是一位夜不能寐,替自己未來做打算的人。
他猜測是因為自己在第二幕中僥倖存活,從而改變了些許第三幕的劇情。
一部影視從開始到結束寥寥幾十分鐘,想要將故事細節完全演練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每一位出場人物,都應該有他的意義。
有始有終,貫徹合理結尾自然是必要的。
一大早,李赫的劇本給出提示,演繹一位浪子回頭的劇情。
“砰砰……。”
王母走出房間,睡眼惺忪的她正準備給一家人做早飯,結果剛走到大院,就看到了驚人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