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李程這個蝴蝶翅膀的影響,一戰結束的時間比現代時空要稍晚了一些,而作為勝利者瓜分果實的盛宴,巴黎和會,也就順勢由原定的1月初推遲到了2月中旬。
華夏作為參戰勝利國,自然也獲得了參會的權利。
原本李程想要任命外交總長陸徵祥為代表團團長帶隊出席此次會議,卻被他給婉拒了。
只因為在袁大頭任大總統時期,陸徵祥作為外長,在袁大頭和霓虹的雙重逼迫下,簽署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自那時起,他便背上了賣國賊的罵名。
從那時起,陸徵祥的內心便日夜承受著煎熬。看書溂
說起來,他對於二十一條的簽訂其實並沒有太大的責任,主要的罪魁禍首還是貪婪的霓虹人和做著皇帝夢的袁大頭。
因為在此之前,陸徵祥其實已經在野賦閒,沒有擔任政府職務。
袁大頭在簽訂條約之前,臨時徵召了陸徵祥,結果性格善良軟弱的陸徵祥在巨大的壓力逼迫之下,只得在這份喪權辱國的條約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
明知這是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不籤,霓虹國一定會出動武力,當時華夏兵力孱弱,再加上南北內戰,民眾早已處在水深火熱中,何堪再加日寇蹂躪?籤,實在是不情願,他知道袁大頭不論籤不籤都要犧牲國家和民眾,他只有硬著頭皮接下這任務。
二十一條簽字後,陸徵祥感到身心俱瘁,他對袁大頭說:“我簽了字,也簽了自己的死案了。”
隨後,陸徵祥又提出,華夏只有對德宣戰,才有希望在歐戰結束後收回國土國權,袁大頭哪裡會聽他一個書生的話。
後來黎元洪任總統後,復請陸徵祥出任外長,他又提出如華夏宣戰,他便出任。
黎元洪不肯宣戰,陸徵祥便不當總長閒居在家。
直到段祺瑞任總理後,在以梁啟超為首的研究系政治勢力的幫助下,贏得了府院之爭,宣佈對德、奧宣戰,陸徵祥才再次出任總長。看書喇
在現代時空,陸徵祥由於內心強烈的負罪感,終於在1926年辭去了一切職務,前往比利時布魯日的聖安德諾修道院修道。
出生於基督教新教家庭的陸徵祥自此當上了一名神父。
但祖國在他的心裡還一直不能忘懷,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利用在當地所主辦的報紙,還到各地發表演講,介紹中國軍民浴血奮戰的情況,呼籲歐洲各國人民支援華夏抗戰。
並利用傳教的方式反抗納粹對比利時的佔領,一度還上了蓋世太保的“黑名單”。
而那句著名的“弱國無公義,弱國無外交”,也是他在1945年接受國內記者前往採訪時提出的。
李程曾經深入的瞭解過陸徵祥,發現他只是一個單純的外交家,他善良而軟弱,書生氣十足,有人形容他“謙謹和平而拙於才斷”,非常中肯。
於是在改組政府的時候,李程並沒有更換外長的人選。
……
南京,外交部大樓,外交總長辦公室。
已經年近半百的陸徵祥正坐在辦公桌前批閱檔案,辦公室的門被人無聲無息的開啟了。
李程走近辦公室,靜靜的端詳著花白頭髮梳的一絲不苟的陸徵祥。
陸徵祥似有所感,猛然抬頭一看,發現李程不知何時站在了自己的辦公桌前,他急忙起身站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