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李程的侍從室正式對外宣佈,民國總統李程閣下將於2月6日在南京大學大廣場進行一次公開演講,歡迎各界人士前去。
這個訊息頓時如同一層石激起千層浪,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應。
究其原因,不過是最近大動作頻頻的李程對於外人來說實在是太過於神秘。
有關於他的事情在市面上並不多,只有一些似是而非的傳聞在坊間流傳。
很多人都對這個忽然如彗星般崛起的人很感興趣,但卻根本不知道更多的訊息。
於是,這次的公開演講成為了一個熱鬧的集會。
當然,對於各方勢力的探子和間諜來說,這次的盛會對他們也是一個探聽訊息的最佳時機。
三天內,南京城內大小旅館酒店全部爆滿,有些來的晚的人乾脆就尋找民房求租,倒是讓家裡有多套房子的人小賺了一筆。
二月六日清晨,李程梳洗一新,穿上一件灰色的中山裝。
唔,已經不能叫中山裝了。
按照現時空歷史的說法,中山裝是在1923年,孫中山在廣州任中國革命政府大元帥時,感到西裝不但式樣繁瑣,穿著不便,又不大適應當時中國人民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實用要求。
而中國原來的服裝,如對襟式短衫褂,大襟式長衫等,既不能充分表現當時中國人民奮發向上的時代精神,在實用上也有類似西裝的缺點。
於是他主張以當時在南洋華僑中流行的“企領文裝”上衣為基樣,在企領上加一條反領,以代替西裝襯衣的硬領。
這樣一來,一件上衣便兼有西裝上衣、襯衣和硬領的作用。
隨後他又將“企領文裝”上衣的三個暗袋改為四個明袋,下面的兩個明袋還裁製成可以隨著放進物品多少而漲縮的“琴袋”式樣。
據說,孫中山曾表示,他這樣改革衣袋,為的是要讓衣袋放得進書本、筆記本等學習和工作的必需品,衣袋上再加上軟蓋,袋內的物品就不易丟失。
最終請裁縫黃隆生幫助一同規劃和負責縫製,順利地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套中山裝。
只是如今才是1919年,李程便成了第一個穿這種衣服的人,說不定以後這種衣服會叫李程裝也未可知。
收拾停當,在警衛的開道下,李程乘轎車趕到了南京大學。
此刻,在南京大學的門外人流如織,聚集了大量的圍觀人群。看書溂
衛戍區應警局的要求,派出了大量計程車兵幫忙維持秩序,這才沒有發生騷亂。
到了南京大學門口,李程開門下了車,讓隨行的警衛們一陣緊張。
現在國內形勢嚴峻,各方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視李程為眼中釘肉中刺的人可不止各路軍閥,還有不少的列強也對李程頗有不滿。
說不得就會有行刺的事情發生。
看到李程下車,圍觀群眾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歡呼。
他們有理由歡呼雀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