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趙國人口大爆炸的時候,正好趙國的對外航海事業也就到達了一個高峰期,那個時候,中原大地上過剩的人口就可以用移民征服者的方式,不停的向全世界新開拓的殖民地進行輸出了。
在最理想的情況下,整個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甚至可能會完全成為趙國的殖民地,而對西亞和歐洲的征服,則是趙國未來陸地軍事擴張的目標。
當然,持續的對外征服會不會讓趙國分裂成類似於蒙古那樣的四大汗國,又或者出現像美國從英國殖民地而獨立這樣的事情,其實說實話……
等到需要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趙丹早都涼涼啦,一個死人還管那麼多?想管也管不來啊。
再說了,如果全世界都被華夏給征服了,那麼在“全世界都是華夏人,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的這麼一個情況下,趙國是否強盛甚至是趙氏皇族是否依舊存在,又有什麼要緊的呢?
反正趙丹才是那個奠定了華夏千秋萬世偉業的奠基者,是註定要載入史冊、受到萬世君王香火祭祀的人!
說起來,趙丹準備以一個“神諭”的方式,將自己腦海之中所有關於後世的記憶統統記載下來,並且讓未來的趙國皇帝代代相傳。
有了這麼一份號稱來自上天的神諭書,再加上裡面必定會實現的諸多關於未來的描述,趙丹覺得自己的繼承人們只要不是腦袋被踢了,應該是不會作出像明朝中後期以及清朝那種禁海、閉關鎖國的蠢事,更不會停止趙國的對外擴張。
這就夠了。
公元前248年6月初一,趙丹在趙國群臣、諸子百家、各地趙國子民代表、乃至於諸多邊境小國、部落等使臣們的見證下,正式登臨泰山,舉行了隆重無比的封禪大典。
也就是在封禪大典之上,趙丹宣佈將年號改為“一統”,並命趙國歷官修改歷法,並將這部命名為華夏歷的新歷法頒布天下,從此實施。
由此以後,再也沒有什麼西元前248年的說法,也沒有什麼趙王十六年的說法,有的只是華夏歷元年!
而華夏歷,也成為了後世地球上使用的唯一歷法。
華夏歷史至此正式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華夏歷三年,塞琉古國王安條克二世率大軍來伐,和李牧在碎葉郡之中大戰。
李牧此戰中以五萬趙軍加上三萬僕從軍的八萬部隊大勝安條克二世二十萬大軍,安條克二世在戰鬥中被義渠勝一箭射中肩膀,敗退回國之後憂憤而死。
安條克二世死後,塞琉古諸王子爭位而陷入內亂之中,再也無力東進對付趙國,諸王子甚至紛紛割地賠款以結好李牧,免得李牧繼續西進。
在這樣的情況下,六年後也就是華夏歷九年,準備齊全的李牧率領十萬趙軍翻越中亞群山南下印度,在印度河畔大破孔雀王朝阿育王所率領的三十萬大軍,開始了對印度南亞次大陸的征服。
於此同時,廉頗作為主將也開始率領中原趙軍南下征服諸越和西南夷,雖然龐煖和劇辛在這個過程中先後病死,但是樂乘不負趙丹眾望,成功接班成為了廉頗的最佳助手。
華夏歷十一年,西南夷和百越均被廉頗和樂乘這對組合率軍征服,趙國的統治疆域徹底擴充套件到了南海邊上,觸及到了中南半島的入口。
此刻的趙國,除了歷史上的西zang以及吉江之外,已經完全據有了後世所有的華夏國版圖。
而且考慮到多出來的朝鮮、漠北以及西域、中亞部分,以及司馬尚為趙國剛剛開闢出來的ri本海外殖民地,事實上此刻的趙國版圖已經超越了後世的華夏國,並且隨著趙國對外擴張的不斷進行,趙國的版圖仍舊在不停的膨脹著。
此刻的趙國,已經是當之無愧、無可爭議的地球第一強國!
於此同時,趙國政壇的內部交接也在有條不紊的執行著。
在確立了相邦任期制度之後,第一位虞信完成了五年的任期退位,呂不韋成為了第二任趙國相邦。而此時呂不韋的任期也已經結束,李斯成為了第三任相邦。另外一個趙國政壇常青樹李伯以及韓非則被視為第四任相邦的兩位最有力競爭者。
至少以目前而論,這套換血機制是頗有成效的。
華夏歷二十八年,已經出任趙國國君整整四十四年的趙丹在自己的六十歲大壽典禮之上宣佈退位,傳位於趙國太子趙恆,成為了繼自己祖父趙武靈王之後趙國的第二位“主父”,也就是太上皇。
自此,趙國君王在位不得超過六十歲的制度就以祖制的方式固定了下來,而且在趙丹的親自示範下,太上皇不得幹涉新皇政務也成為了一個必須要遵守的潛、規則。
六十歲退休制度從此徹底在趙國自上而下的確立。
當趙丹退位的時候,趙國的版圖已經擴張到了阿拉伯半島和東歐平原,同時大半個印度都已經被征服,ri本群島全部和中南半島的一半、香料群島的三成都已經成為了趙國的殖民地。
這是一個史上前所未有的強大趙國,是一個華夏史都從未出現過的強大帝國,也是一個註定要在華夏史上落下屬於濃墨重彩一筆的趙國!
華夏的輝煌仍在繼續,一個偉大民族統治地球的時代正在徐徐的揭開序幕,並將成為很長很長一段時間內,整個地球歷史的主旋律!
全書終。
——熙檬父於公元月17日淩晨3點2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