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鹹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今命諸臣議帝號,寡人擇優而取之。”
話音一落,殿中諸臣頓時就是一陣激動。
相邦虞信深吸了一口氣,站了起來,恭聲道:“昔者五帝地方千裡,其外侯服夷服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謹與華夏學宮諸子議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泰皇’。命為‘制’,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請聖裁!”
虞信話音一落,剛剛班師的廉頗立刻站了出來,聲若洪鐘的說道:“老臣附議!”
李伯同時站起:“臣附議!”
一名又一名的大臣紛紛站了起來:“臣附議!”
整個大殿之中諸多趙國大臣們一個個臉色飛揚,帶著狂熱而尊崇的目光注視著自家的大王。
看著面前的場景,趙丹的臉上露出了笑容,道:“諸卿之議,朕甚喜之。然朕為三皇五帝之後裔,故朕以為,當去‘泰’字而著‘皇’,採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其他,皆如諸卿之議也!”
虞信行走出列,至大廳中央,屈膝而拜:“臣虞信,參見皇帝陛下!”
殿中所有趙國大臣紛紛出列,在虞信身後齊齊跪下,同聲道:“臣等參見皇帝陛下!”
……
據後世史家記載:
“皇帝元年,秦兵來犯。其時太後攝政,以長安君而質齊,得齊兵以退趙。
帝六年,上黨郡守馮亭降趙,秦以白起為將而攻上黨,帝以廉頗為將禦之,合魏、楚、韓三國攻破秦於上黨。
八年,李牧破鹹陽。
十一年,諸國連橫伐趙,帝破之,李牧二破鹹陽,擒秦王。諸侯震恐,皆朝於邯鄲。
十二年,滅魏,廢魏王為民。
十三年,李牧破匈奴、烏孫聯軍,收河西之地。燕相樂間令荊軻刺帝,帝怒而以龐煖伐燕。燕滅,廢燕王為民。李牧滅箕子朝鮮。
十四年,齊王無道,以後勝為相,民怨沸騰。帝以廉頗為將,滅齊國。
十五年,帝命廉頗為將伐韓,楚以黃歇為將援韓,黃歇家臣李園毒殺楚王元,立楚王悍。楚軍退,廉頗滅韓國。李牧於西海大破羌人,盡得河湟、義渠之地。
十六年,春申君黃歇死,李園設宴,盡殺昭景屈三氏精英,昭景屈三氏起兵伐李園,楚國內亂。帝命李牧為將而滅秦,趙括奇襲漢中巴郡,李牧破成都,擒秦王。
十七年,帝命李牧西征,得西域,破匈奴,匈奴遠遁漠北。趙括建伊犁,奪巴特克拉,收其地為碎葉郡。
廉頗、龐煖各率十五萬軍伐李園、昭景屈三氏,滅之,虜楚王,昭氏獻吳城而降,楚地盡歸趙。
至此,天下歸一。”
本書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