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趙丹就見到了馮亭。
考慮到沙丘宮和邯鄲之間的單程距離至少也得一天的路程,所以趙丹懷疑這位韓國相邦根本就是一路尾隨著自己前來的……
“外臣馮亭,見過大王!”馮亭不敢怠慢,恭恭敬敬的朝著趙丹行禮。
趙丹注視著面前的馮亭,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華陽君,許久不見了。”
在五年前長平之戰的時候,當時還是上黨郡郡守的馮亭就率領著上黨郡軍民投奔了趙國,成為了秦趙之間長平大戰的導火索。
在投奔了趙國之後,馮亭就被趙丹封為華陽君,並且重歸上黨配合趙軍作戰。
直到長平之戰後,趙丹將馮亭重新派回了韓國之中,出任了韓國相邦的職位。
所以說起來趙丹和馮亭之間還曾經有過一段君臣關系,因此趙丹說出這句好久不見,倒也並不是完全的客套之言。
馮亭恭恭敬敬的對著趙丹說道:“數年不見,大王如今已經成為了天下霸主,實在是令臣滿心敬服。”
趙丹微微一笑,指了指下首的一張坐席,對著馮亭說道:“坐吧,然後跟寡人說說這一次韓王讓汝帶來了什麼樣的條件來說服寡人,以避免他的滅國之災。”
馮亭的眉毛微微一跳,說話的時候語氣更加的恭敬了:“回大王,臣此次奉吾王之命前來拜見大王,願意將所有韓國軍隊都撤出上黨郡,並且割讓端氏城作為賠禮,以此和希望能夠和大王把兵休戰。”
端氏城,這是韓國軍隊位於西南太行山脈的一個重要據點,原本也屬於韓國上黨郡的一部分,地理位置頗為重要。
如果從地圖上看的話就不難看得出來,在如今韓趙敵對的情況下,這座端氏城好像是一顆釘子一樣插在了趙國上黨郡和河東郡之中,雖然並不致命,但是也足夠讓趙國感到頗為難受。
只要能夠拔掉這根釘子的話,那麼趙國上黨郡和河東郡之間的聯系就會瞬間變得通暢無阻,再不會受到任何的威脅。
從這樣的情況來看的話,顯然韓國人的這一次開出來的條件其實是非常有誠意的。
趙丹等了一會,見馮亭沒有繼續說話的意思,於是臉色微微一動,露出了幾分讓人捉摸不定的笑容,對著面前的馮亭說道:“華陽君,這就是韓王的所有求和條件了?”
馮亭一聽趙丹這樣說話,心中頓時就是微微一跳,有一種不好的感覺在心中慢慢的升起。
但是這個時候也沒有更多的時間讓馮亭去思考措辭了,他只能下意識的點頭,對著趙丹說道:“回大王,這的確就是吾王所開出來的全部條件了。”
趙丹搖了搖頭,對著馮亭說道:“華陽君,汝難道忘了前陣子寡人命人帶給韓王的那句話嗎?”
趙丹當時可是說的清清楚楚,一定要韓王然親自前來邯鄲向趙丹道歉賠罪否則的話趙丹肯定不會答應韓國人的求和。
但是這一次韓王然並沒有來,來的是馮亭。
馮亭十分勉強的一笑,用一種盡可能委婉的語氣對趙丹說道:“大王應該知道,大王所說的那個條件其實有些……讓人難以接受。”
“難以接受?”趙丹忍不住笑了起來,目光之中突然閃過了一道寒芒,一字一頓的對著面前的馮亭說道:“華陽君,寡人覺得韓王似乎並並沒有看清楚現在的形勢。就憑現在的韓國,有什麼資格跟寡人談條件呢?”
馮亭吞了一口唾沫,有些艱難的說道:“大王,如今半個上黨郡尚在韓國之手……”
趙丹擺了擺手,直接打斷了馮亭的話:“華陽君,這種話就不用拿來和寡人說了,想必汝應該也很清楚,只要寡人願意,這半個上黨郡寡人隨時都可能拿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