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這種派手下暗監視政敵的行為如果被魏王圉知道的話,那麼魏王圉心一定會對魏無忌産生極大的忌憚。
但魏無忌此時此刻既然已經知道了段幹子有可能是那個暗結交趙國的叛徒,所以魏無忌也管不了那麼多了。
懷著有些擔憂的心情,魏無忌拆開了這封來自大梁城的急報。
這急報面的內容很短。
但是這短短的內容,卻讓魏無忌來回的足足看了好幾遍之後才放了下來。
當放下了手的這封急報之後,魏無忌的臉已經滿是凝重的神色。
“秦國在王城一戰敗北,韓國已然出兵十萬,和兩萬趙軍騎兵一起從西邊攻入了魏國境內!”
……
這面的每一個字,都讓魏無忌感到陣陣心驚。
不知為何,此時此刻魏無忌的腦海之突然浮現出了一個成語。
圍魏救趙。
魏無忌突然發現,一直以來自己對於秦國的判斷都出現了錯誤。
秦國的敗北時間之短,速度之快,遠遠魏無忌所預料的還要快許多。
而在這封急報之,魏王圉也要求魏無忌立刻抽調兵力回援,否則的話如今魏國國內空虛,大梁城很有可能會被包圍。
可是……眼下對於邯鄲城的圍攻已經到了最激烈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從前線抽兵回援的話,那麼邯鄲城的攻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這樣一來的話,那麼這一場戰鬥之魏國之前所做的種種努力不是全部都做了無用功嗎?
可是如果不派兵回援的話,那麼一旦大梁城被包圍,魏無忌又應該如何去面對必將到來的那來自於魏王圉的責難呢?
進退兩難啊。
魏無忌突然發現,自己此刻所面對的局面,和當年魏國大將龐涓所面對的困局何其相似!
曾幾何時,魏無忌也曾經嘲笑過龐涓的猶豫不定,鄙夷過龐涓的愚蠢。
但是隻有此時此刻真的面對這樣的環境之時,魏無忌才發覺,想要在這種兩難的條件下做出選擇和決定,那可真的是一件十分讓人為難的事情啊。
歷史的龐娟在面對著圍魏救趙之時,所做出來的選擇是先攻破趙國的邯鄲城,然後再回援大梁城。
這樣做的結果,其實既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是在邯鄲城被攻破之後趙國原本正在崛起的勢頭受到了沉重打擊,至少用了十年時間才緩過氣來,其後幾十年都沒有對魏國造成過重大威脅。
而壞處在於龐涓在其後的回援被其軍所擊敗,魏國精銳損失慘重,直接導致了霸主魏國下落的趨勢變得不可逆轉。
既然這麼看的話,其實……只要攻破了邯鄲,並且在回援的路不犯任何錯誤的話,應該不會重走龐涓的老路了吧?
在沉默和糾結了良久之後,魏無忌終於做出了決定。
“立刻召集諸將前來開會,明日起加大進攻力度,務求盡早攻破邯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