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魏王圉來說,現在可不是一個表明立場的好時機啊。
作為戰國時代的第一個霸主,魏國上下無論是對於秦國還是趙國都缺乏好感。
這兩個國家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當年都曾經被魏國揍得找不著北,如今卻又反過來把魏國揍得找不著北……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可以自由選擇的話,魏王圉其實更希望自己能夠坐山觀虎鬥,讓秦國和趙國打生死算了。
但是理智告訴魏王圉,自己不能這麼做。
在一個國家實力強大的時候,保持中立是可行的,因為那樣會讓所有人都爭先恐後的巴結魏國。
但是像現在這樣的情況如果還要強行保持中立,那麼秦趙兩國為了提防魏國加入對手的陣營,可能會先連起手來陰魏國一波。
有實力的中立,那叫左右逢源。沒實力的中立,那叫找死。
所以魏國必須要選一邊站,無論成功或者失敗,都比保持中立而同時遭遇兩邊忌憚要更強。
好在魏王圉其實早就已經做出了決定。
在宣佈這個決定之前,魏王圉先看了齊王建一眼。
魏王圉並沒有齊王建的臉上看出任何的表情,這位年輕的齊國君主似乎並不是非常在意魏王圉看法。
想想也很正常,要知道此時此刻魏無忌正在率領著兩萬魏軍在彭城邊上和二十萬齊國技擊之士對峙呢。
再加上今天的這件事情,齊王建早就已經將魏王圉當成敵人了。
魏王圉轉過了頭,又看向另外一邊的秦王稷。
和齊王建相反,秦王稷其實一直以來都在挖空心思地拉攏著魏國,而且這種拉攏早在長平之戰甚至更早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面對著秦王稷熱切的眼神,魏王圉並沒有給出任何的答案,而是將目光再次移開,投向了位於趙軍陣之中的趙丹。
此刻趙丹的臉上同樣也帶著笑容,這種笑容十分鎮定,看上去就讓人有一種似乎一切盡在趙丹掌握之中的感覺。
說實話,魏王圉真的很討厭趙丹的這種笑容。
就在上一次中牟會盟的時候,趙丹就是帶著這種該死的笑容懲罰了當時還是魏王圉寵臣的高基,並且狠狠的打壓了魏王圉一波,讓魏王圉不得不接受魏無忌歸國以及魏國已經成為趙國小弟的事實。
是時候作出決定了。
魏王圉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沉聲說道:“齊王,今日之事,皆由汝而起,寡人是絕對不會允許汝計程車兵將寡人的旗幟從旗杆上取下的。如果汝執意要戰的話,那麼便放馬過來吧!”
這句話看上去雖然並沒有直接針對秦國,但既然針對的是站在秦國一邊的齊國,那麼實際上也就和針對秦國沒有任何兩樣了。
所以在聽到了魏王圉的決定之後,秦王稷和齊王建的臉色就是同時一沉。
而反觀趙丹這一邊,幾乎每一名國君的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趙、楚、韓、魏對秦、齊。
如此一來的話,甚至都不需要開戰,結果就已經是非常明顯了。
從無論是從數量還是戰鬥力上來看,秦齊聯盟顯然都並不佔據上風。
誠然數量並不能夠代表一切,但是考慮到各國國君所帶來的必定是精銳部隊的事實,數量的差距在這個時候其實是很能說明問題的。
趙丹笑眯眯的看著秦王稷:“秦王,汝如今還有何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