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為何楚軍進入東南兩郡之後楚國原住民群起造反擁護楚軍,而如今三晉聯軍進入河東郡卻沒有任何河東郡原住民起兵擁護聯軍的原因。
不得不說,秦王稷這個政策看上去似乎還挺成功的。
既然這已經被證明瞭是一個成功的政策,那麼趙丹當然也就不介意來一次“以史為鏡”。
等到趙國攻佔了河東郡之後,趙丹同樣也會將河東郡之中的秦國居民全部從原先的土地上遷走,然後再將這些土地全部賞賜給趙國這一次戰鬥中獲得功勞的將士們,再把趙國的罪人們也遷徙到這裡充實人口。
如此一來的話,只要趙國能夠和秦國一樣把河東郡經營上個三四十年,河東郡就會從老秦人的地盤變成了燕趙男兒的根據地,從而徹底同化成為趙國的一部分。
在場的趙國諸位大臣們聽到了趙丹的這番話之後,心中對於趙丹的佩服不由得更加增添了幾分。
大王果然不虧是大王,在大家都沒有想到的時候,就已經謀劃好了一切!
接下來所發生的事情不用多說,自然是一番讓趙丹爽得不得了的馬屁和吹捧。
但是等到了馬屁結束之後,仍然有人很快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趙豹開口說道:“大王若是將河東郡中秦人全部驅趕回秦國,那麼兵員的補充恐怕就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很顯然,趙豹還是沒有放棄用河東郡秦人補充兵源的打算。
趙丹神秘的一笑:“寡人雖然說了要將河東郡之中的秦人遷走,但是可沒有說過要把他們遷回秦國啊。”
趙豹看上去顯然有些懵了:“所以大王的意思是……”
不僅僅是趙豹,其他幾名趙國大臣看起來顯然也頗為不解。
趙丹不急不忙的開口說道:“這一次寡人雖然的確打算效仿秦王稷當年之事,但是卻並不是全然照搬秦王稷之所為。”
畢竟以史為鏡歸以史為鏡,但是生搬硬套那也不可能,針對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才是真的。
後世有一句話對此總結的很好,那就是“走中國特色的xxxx道路。”
這句話其實是非常有道理的。
趙丹現在就是要走“有趙國特色的河東郡融合之路”。
在趙丹看來,秦王稷當時的行為其實是有一種時代的侷限性在裡面的。
從秦王稷的角度來說,當時那些魏國河東郡的魏人不但對魏國忠心耿耿,而且養著還浪費糧食,留著又浪費土地,幹脆直接趕走算求,還能夠憑空讓魏國增加大量負擔,可以說是一石幾鳥的好政策。
但是從趙丹來說,如果佔領了河東郡的話,居住在那裡的秦國人口的確會遷走,但卻不會全部趕回秦國,回到秦國的只有那些完全沒有價值的老人。
為啥?因為趙國的高爐專案,已經在趙丹的授意下悄悄的啟動了。
高爐專案的啟動,就象徵著趙國攀科技之旅的開始。
只要趙國的科技一攀起來,那麼密集型産業的出現就是必然,隨之所産生的就是對大量脫産勞動力的需求。
密集型産業的工人,其實是飽受壓榨的,尤其是這個産業剛剛出現的時候更是如此。
在趙丹的記憶之中,後世的工人們可是被壓榨了幾百年時間,才勉強有了一些權力呢。
既然是這麼艱苦、這麼被壓榨的事情,讓趙國的子民們去做顯然就是不太合適的。
所以這就是這些秦國河東郡的子民們派上用場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