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代笑著看了後勝一眼,道:“後卿難道不知,如今吾國之大王已發三十萬聯軍,不日便可光複河東之地,再三月便可入關中破鹹陽,擒秦王稷問罪於邯鄲王駕之前矣。”
齊王建和後勝一聽這話,臉色不由自主的都微微有些變化。
趙國居然已經這麼強了,怕不是這蘇代在吹牛吧。
後勝繼續反駁道:“秦國國土遼闊,人口百萬,如何能如此輕易而敗也?”
蘇代正色道:“昔年楚國之強,比之秦國如何?楚國之地,東至大海,西及巴蜀,北連河水,南過江水,其疆域之廣,人口之多,實乃有史以來未有一國能及也。”
“然則以如此強盛之楚國,卻被秦國連續擊敗,以至於竟不能保宗廟祖墳周全,何其悲也!”
“又說去年之秦國,當是時,秦攻魏得河西河東,破楚得東南兩郡,伐韓得宜陽平陽,又奪野王入上黨,其勢之強天下難當,然則卻被吾王命廉頗戰秦於長平而勝之,秦人自此不敢東進而只能南下也。”
“故國之強弱,不在國土之多寡,不在人口之多少,而在於國君賢能與否,大臣盡職與否,將士用命與否。此三者,秦勝於楚,故秦破楚而稱霸。趙勝於秦,故趙破秦於長平。”
蘇代洋洋灑灑一番長篇大論,最後用十分肯定的語氣做出了結論:“如今天下之勢,趙強而秦弱也。趙國兼有韓、魏、楚四國合縱,秦國卻是孤立無援,即便暫時奪楚國數城,又如何能夠撼動大局?此戰,必是趙再勝而秦再敗也!”
蘇代一番話下來,說得後勝完全無力反駁,只好訕訕的閉上了嘴巴。
過了好一會,齊王建才開口說道:“則以大夫之見,齊國該當如何?”
由於性格問題,齊王建其實是很容易被別人的意見所左右的,這從歷史上齊王建初期完全依賴母親君王後,後期又基本靠後勝來執掌國事就能夠看得出來。
因此當蘇代說了這麼一大堆似乎很有道理的話之後,齊王建果然就被打動了。
誰都不願意站在失敗者的陣營之中,如果秦國一定會死掉的話,那麼齊王建當然不希望自己的齊國被秦國拖下水。
蘇代看著齊王建,笑道:“大王,此事易爾。臣有一計,不但可解齊國之威,更可令大王之名盛於諸侯之間,不知大王可願一聽?”
齊王建道:“大夫盡管說來。”
蘇代道:“五國伐齊之事,大王應當知曉。”
齊王建聽了蘇代這句話,臉色就有些不太好看,道:“寡人知也。”
五國伐齊,讓齊王建的爺爺齊湣王死於非命,讓齊王建的老爸齊襄王被迫隱姓埋名去當下人,更讓齊國的霸業從此衰落,一直以來被齊國上下引為奇恥大辱,齊王建如何可能不知?
蘇代繼續道:“大王,正所謂前車之鑒,後事之師。如今秦國敗局已定,大王何不改弦更張,連趙、韓、魏、楚四國,舉五國之力而伐秦?”
蘇代這句話一說出來,無論是齊王建和後勝就都一起愣住了。
原來說了半天,蘇代和蘇代背後的趙王丹竟然是這個意思。
想搞五國伐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