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將秦國壓制了整整一個春秋時代的晉國老巢河東地,就這樣落入了秦國人的手裡。
秦晉兩國這不同的命運,真可謂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令人感慨。
從那之後,河東地便成為了秦國的河東郡,到現在已經有三十一年之久了。
而且河東地的重要性,還並不僅僅是表現在這些歷史意義之中。
河東地乃是平原,土地肥沃人口眾多,和巴蜀、關中並列為秦國三大糧食産區。
如果趙國能夠拿下河東地,那麼一直困擾趙國的人口和糧食問題就能夠得到大大的緩解甚至是完全解決,說是讓趙國的戰爭潛力直接翻倍也不為過。
除此之外,一旦趙國拿下河東地,那麼秦國整個崤函通道就全部在趙國兵鋒的威懾之下,趙國接下來就可以憑藉著地理上的優勢輕而易舉的從河東地南下進攻崤函通道,徹底的堵死秦國從函谷關東出的路線。
沒錯,春秋高富帥晉國當年就是這樣把秦國堵在關中堵了幾百年的。晉國能做到的事情,趙國當然也可以做到。
趙丹越想心情就越是激動,越看面前提出這個建議的李伯就越是順眼,恨不得跳上去抱住這個李伯親上幾口。
這主意怎麼就這麼棒呢!
其他的幾名趙國大臣們也一個個都神情振奮,顯然和趙丹也是想到一塊去了。
當然了,唱反調的也不是沒有,比如說樓昌第一個就提出了疑問:“如今匈奴正在北方肆虐,邯鄲亦需要重兵守護,此刻貿然進攻秦國河東郡,似乎不妥。”
樓昌這話音一落,突然有種不妙的感覺。
為什麼不妙?因為樓昌突然發現,周圍的人看向自己的目光都非常的不善。
率先反駁的人不是別人,而是本該作為樓昌老大哥的趙勝。
只見趙勝一揮手,用非常不爽的語氣對著樓昌說道:“大夫此言,謬也!吾等發兵,乃是要等那秦國和楚國激戰之時,至少也將明春才會發兵,屆時匈奴或早已被擊敗退去,又有何慮也?”
別看後世的漢朝一開始被匈奴揍得找不著北,三代漢朝皇帝都得忍辱負重,但是在戰國時代,對於北方遊牧民族的懼怕那根本是不存在的。
可以來盤點一下戰國時代北方的幾個遊牧民族。
義渠?義渠早被秦國滅了,它當年的地盤現在叫做秦國上郡。
林胡、樓煩?林胡現在稱臣於趙國,樓煩幹脆就成為了趙國人,它們的地盤如今叫做趙國北方五郡。
東胡?那是戰國七雄倒數第一有力競爭者燕國的手下敗將,燕國現在的版圖有差不多一半都是從東胡手裡奪下來的。
秦、趙、燕,三個和北方遊牧民族接壤的國家,無一例外都把自己的北方騎馬鄰居們給吊打了。
遊牧民族?那算個屁啊!
是的,請不要懷疑,我們戰國諸侯,就是這麼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