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幾名大臣也同樣開口道:“大王,臣亦認為,以王齕為將方是上策。”
秦王稷聽了這話之後臉色稍霽,將目光看向了範睢。
一直以來,秦王稷和範睢一直都在致力培養王齕,想要讓王齕成為那個能夠取代白起的人。
讓王齕去掛帥出征楚國,看上去顯然是比讓白起複出要更加令秦王稷滿意的做法。
然而範睢卻微微抬高了聲音,道:“安國君之言,睢不敢茍同也。”
安國君趙柱一聽這話心中不免有些不爽,於是在說話的時候語氣也自然帶著幾分不滿:“還請範君賜教。”
範睢道:“睢敢問安國君,王齕比之廉頗,勝算如何?”
趙柱想了想,道:“勝負當在五五之分。”
趙柱的這個判斷是出於之前的長平之戰前期,那時候王齕雖然突破了廉頗的兩道防線,但也被廉頗利用第三道防線整整阻擋了半年之久寸步不得前進,說這兩個人是五五開應當是比較合理的。
範睢又問道:“若武安君比之廉頗,則又如何?”
趙柱道:“武安君當可勝之。”
這也是一個看上去理所當然的判斷,畢竟之前的長平戰場已經證明瞭如果只有白起和廉頗單挑的話,那麼白起確實是能贏的。
範睢點頭道:“睢亦是如安國君所想。”
在說完了這句話之後,範睢將頭轉向了秦王稷,對著秦王稷道:“大王,今秦趙爭霸之勢已成,且楚趙又為盟友,若明春攻楚,則趙國如何能坐視?必使廉頗率兵救楚也。王齕若為將,與廉頗勝負乃在五五之數,武安君若為將,則當可勝廉頗矣。此臣所以薦武安君而非王齕也。”
大殿之中的秦國君臣這才明白了過來。
說來說去搞了半天,其實問題的源頭還是在趙國的身上。
秦國想要統一天下乃至繼續稱霸,那麼打倒趙國就是必須的。
而趙國所能夠派出來對付秦國的大將,目前來看顯然廉頗是最可能的人選。
打不過廉頗的話,那麼一切就都無從談起。
這就是範睢為什麼要推薦白起的原因。
只有武安君白起,才是秦國之中最有把握戰勝廉頗的人。
除了白起之外的任何將領,對上廉頗也只是勝負各半之數。
在接連兩次敗給趙國之後,秦國已是經不起再一次的失敗了。
範睢也同樣經不起再一次的失敗了。
秦王稷從來都不是一個有耐心的君主,一次的失敗就已經讓秦王稷難以忍受,如果再來一次失敗的話,那麼範睢的命運幾乎可以確定必將重蹈穰侯魏冉的覆轍。
所以範睢寧願推薦白起這個政敵,也要將伐楚之戰的勝算推到最高點。
範睢要保命。
只不過···範睢出於保命而提出來的這個提議,秦王稷會答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