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59年1月26日,邯鄲。
這一天的邯鄲城外來了三個人。
為首的是一名已經兩鬢斑白的老者,他頭戴儒冠身穿儒袍,頜下和唇角都留著胡須,看上去給人的印象是一個頗為溫和的老者。
老者站在邯鄲城的城門之外,看著面前人來人往的邯鄲大道,不由得發出了一聲感嘆。
“一別故國多年,不易邯鄲今日竟繁華如斯。”
在老者的左邊是一名年紀約莫在二十歲出頭的年輕士子,這士子臉龐狹長且濃眉大眼,黑冠黑袍,看上去英氣勃勃。
這名黑冠士子看著面前的邯鄲城,忍不住發出了驚嘆:“荀師曾言邯鄲勝於郢都,吾不信之。但今之所見,卻是荀師所言不虛也。”
楚國的都城依慣例稱為郢都,所以黑冠士子所說的郢都其實並不是楚國定都數百年、剛剛被楚國大司馬景陽收複的那個郢都,而是如今的楚國首都陳城。
在老者的右邊同樣也站著一名年輕計程車子,這名士子看上去要比另外一名士子要更加年輕一些,剛好二十歲年紀,著一身青色儒袍,身材頎長,面容線條剛毅,一雙劍眉如倒八字倒懸而下,令人過目難忘。
青袍士子看著面前的邯鄲城,同樣也是一臉震撼,開口道:“斯、斯兄所、所言極、極是。”
這青袍士子顯然是個口吃。
三人雖然說的是雅語,但是口音又各有不同。
老者所說的雅語明顯帶著趙國口音,而黑冠士子的雅語則帶著楚國口音,青袍士子的雅語卻是帶著韓國口音。
這是一對來自三個不同國家的師徒組合。
師徒三人很快透過城門進城。
進得城來,面前的一切更是令三人驚嘆,寬闊的大街、擁擠而川流不息的人群、隨處可見的美貌女子,一切都在向這三人彰顯著這座戰國大都市的繁華和趙國的昌盛。
被稱為荀師的老者又一次的發出感慨:“昔吾離趙赴齊之時,邯鄲尚遠不如臨淄。今日歸來,邯鄲卻遠勝臨淄矣。此豈非趙王勝於齊王乎?故趙國興而齊國衰也。”
兩名年輕士子齊齊點頭,均道:“弟子受教。”
三人步行而前,一路過來幾乎見到了所有國家的人,各種口音在邯鄲城的空氣之中回蕩,人流洶湧,熙熙攘攘之下讓三人前進的速度極為緩慢。
黑冠士子忍不住開口道:“此邯鄲城中人,何其多也。多而無序,是乃亂也。荀師曾言‘去亂而被之以治’,此豈非正合趙國乎?”
荀師想了想,輕輕搖頭:“不然。此邯鄲人雖多而無序,卻無不法之事。既乃小治之地,亦小亂之所。若得趙王以禮義治之,則可為大治。若趙王不以禮義治之,則將大亂矣。”
黑冠士子微微點頭,臉上的表情若有所思,目光不停的打量著四周,但從臉上的表情來看似乎對於自己老師的話並不是非常信服。
而另外一邊的青袍士子同樣也是若有所思,片刻之後又露出了若有所悟的表情,連連點頭道:“荀、荀師所、所言極、極是。”
三人繼續前行,又走了大約半個時辰,終於在一路打聽之下離開了熱熱鬧鬧的邯鄲城主幹道,來到了另外一條同樣十分寬闊,但是人流量較為稀少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