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卒,戰國四大王牌部隊之一,也是四大部隊中唯一的重甲步兵部隊。
這支魏武卒在創立初期,可以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尤其對於當時的秦國來說更是如此。
吳起率領著這五萬魏武卒,大大小小歷經了六十四場戰役而不敗,成功的奪取了秦國河西的六百裡地,將秦國的疆域壓縮到了整個戰國時代的最低點。
在著名的秦魏陰晉之戰中,吳起率領著五萬魏武卒、五百輛戰車和三千騎兵大破秦國五十萬舉國之師,令天下為之震動,也是戰國時代最為著名的一次以少勝多之戰。
正是在霸主魏國數十年如一日的強大壓力下,面臨亡國危機的秦孝公不得不孤注一擲起用商鞅進行變法,秦國才終於從那個被壓在關中喘不過氣來的小弱雞一步步成長為如今的戰國第一強國。
如果不是英明神武的魏文侯魏斯去世過早,繼任的魏武侯又聽信讒言趕走了吳起,那麼秦國甚至都撐不到商鞅變法的時候,就應該要被吳起率領著這支魏武卒踏平關中,將秦國徹底滅亡。
在吳起離開之後,魏武卒也仍舊長時間的活躍在戰國初年的舞臺之上。
公元前350年,魏國大將龐涓在著名的“圍魏救趙”一戰中便是先率魏武卒攻破了趙國都城邯鄲,然後才揮師南下和齊軍決戰,並在接下來的桂陵之戰中敗于田忌和孫臏這對黃金搭檔之手。網首發
也正是從桂陵之戰開始,魏武卒和魏國一起走向了衰落。
九年後的馬陵之戰,龐涓所率領的魏軍又一次在田忌和孫臏手中吃到了一場超級大敗,龐涓戰死,魏武卒主力一戰損失殆盡,從此再也沒有恢複到五萬人的規模。
但即便如此,每一代的魏國君主仍然竭盡全力的想要重建魏武卒,因為那象徵著魏國曾經的輝煌和天下無敵的榮光。
然而當時間來到公元前294年,魏國歷經數十年時間好不容易再度培養出來的兩萬魏武卒又在伊闕之戰中和主將公孫喜一起盡沒於白起之手,魏武卒由此再度式微,幾近消亡。
到了今天,曾經名震天下的那支無敵之師,已經僅僅只有這一千人的規模了。
但即便如此,這一千名魏武卒士兵還是在今天的這場註定要載入史冊的大戰中,被魏軍主帥魏無忌派到了最前方,成為了十萬魏軍的先鋒。
魏無忌這麼做的原因只有一個,因為他們是魏武卒。
是曾經北吞中山,西拒秦戎,東打齊夷,南抗楚蠻,奠定了魏國霸業的魏武卒!
在整整一百年後的現在,那支天下無敵的魏武卒,又一次宛如宿命般的遇上了秦國人。
這一次,他們還能夠像一百年那樣取得一場讓天下震動的勝利嗎?
在如雷的蹄聲和漫天的煙塵之中,兩支軍隊的前鋒騎兵開始了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