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並非是大臣們不敢擔當,實在是這幾天接連傳來的訊息,對於秦國來說都不算什麼好訊息。
首先,在上黨方面,白起的出擊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讓秦軍一度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但是很快在廉頗的頑強應對下,局勢又再度被拖住了。
雖然白起在回複鹹陽方面的信上信誓旦旦的說“不日即刻獲勝”,但是當秦國君臣們得知趙丹“發舉國之眾赴上黨而戰秦軍”後,就明白這場戰爭怕是又不好說了。
即便是沒有任何人懷疑武安君必定能夠為大秦帶回一場勝利,但是問題在於這場仗打到現在,從前線報回來的傷亡已經到了一個觸目驚心的程度,秦國政壇之中已經悄然出現了反對的聲音。
在這麼打下去的話,老秦人的血就要流幹了!
當然了,此時此刻這樣的反對聲音還只是在暗中傳播,並沒有任何人膽敢在明面上提出。
其次,則是來自於秦國東南兩郡的不利訊息。
在宛城陷落之後,楚國大司馬景陽率領著二十萬楚軍急速南下,在長達一個多月的激烈攻城之後,鄧城也落入了楚國人的手中。
宛城和鄧城的陷落,意味著三分之二的南陽郡已經落入了楚國人的手中,更意味著更南邊的秦國南郡和關中本土之間的聯系,已經被直接切斷了!
不僅如此,在攻佔了鄧城之後,士氣越發高漲的楚軍又繼續南下直趨郢都,顯然是打定了主意,要把這座舊都從秦國人的手中奪回來了。
除此之外,便是秦國在魏國遭遇的重挫了。
原本以為十拿九穩的秦魏燕共伐趙楚,卻因為半路裡殺出來的信陵君而成了泡影。
如今信陵君星夜率軍西進直撲野王城,野王城守將司馬梗手中雖然也有五萬大軍,更有韓國五萬精兵為輔,但司馬梗到底能不能夠抵擋住聲名赫赫的信陵君?誰都說不好。
當然了,也不是說就全然沒有好訊息了。
在北邊,秦國的盟友燕國倒是所向披靡,連續攻克了趙國的中人、武遂、蔚等城池。
如今燕國主力已過唐河,正在圍攻趙國北方重鎮顧城,燕國使者帶來的燕王親筆信之中也是自信滿滿,看上去形勢一片大好。
問題在於顧城距離趙國的都城邯鄲還有好幾百裡的距離呢,就算是攻下了顧城,那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啊。
如果把時間線往前撥回三個月,那麼在座的每一位大臣都對於大秦帝國在長平之戰獲勝充滿了信心。
但是到了現在這個時候,整個局勢已經完全變得撲朔迷離,戰國七雄幾乎全部都捲入了這場大戰之中,誰勝誰負反而根本說不好了。
就是因為說不好,所以才不敢說。
在這種時候,不說話頂多被訓斥一頓,而且還是大家一起被訓斥。
但是要說錯了話,那可就是掉腦袋的事情了!
所以秦王稷這一圈看下來,發現幾乎所有的秦國大臣都是眼觀鼻鼻觀心,沒有任何一個人是想要開口的。
這讓秦王稷心中的怒火開始有些蹭蹭的往上冒了。
秦王稷又等了一會,仍然沒有人開口說話。
於是秦王稷終於忍無可忍了,“砰”的一聲重重的拍了桌子。
“泱泱大秦,難道竟無一人可為寡人分憂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