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昌顯然也是早有準備,聽到虞信的話之後笑了一笑,道:“虞卿豈不知此一時,彼一時也。先前我趙國勢弱難當秦軍,故議和一事秦人不願為之。如今我趙楚齊三國合縱,其勢更強於秦國,強弱之勢業已易位,若此時議和,想來那秦王稷與秦相範睢必能允之。此豈非虞卿曾言乎?”
樓昌這番話說出來,虞信張了張嘴巴,突然發現好像有點難以反駁了。
為什麼說難以反駁呢?因為樓昌此時此刻的主張,正是虞信在鄭朱出使秦國之前向趙丹進獻的建議!
在數月之前,那時候的趙丹準備派鄭朱出使秦國的時候,虞信就曾經激烈的反對過這個建議。
當時的虞信是這麼說道:“大王且聽臣之見,遣使攜重寶以結好楚、魏,若楚、魏得王之重寶,必厚待我趙使。若趙使入楚、魏並得厚待,秦必疑我三國合縱攻秦,則秦人必懼之。如此,則議和乃可為也。”
雖然當時還沒有被穿越的那個趙丹並沒有采納虞信的建議,而是派出了鄭朱前往鹹陽議和,並直接導致了隨後趙國的被動局勢。
但是就連虞信都沒有想到,即便是那時的大王沒有采納建議,但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事情竟然還是和自己之前所說的一樣!
而且先前虞信所設想的只不過是透露出三國合縱的風聲來迫使秦國謀和,可現在的情勢是楚軍都已經直接出兵攻入秦國的南陽郡了,局面比虞信當時所設想的還要好上幾分!
在這樣的情況下,迫使秦國議和已經不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夢想,而是很有可能實現的事實。
畢竟如今的楚國大軍可正像孫悟空鑽進了鐵扇公主的肚子裡面一樣在秦國的南陽郡大鬧天宮呢,而另外一邊秦國可能的助力魏國和燕國的態度卻相當曖昧,至少現在還沒有公開對趙國開戰,大局上秦國的情況是比趙國要更加被動的。
當打仗無法實現自己的目標甚至可能讓情況變得更糟,議和止損就是一件對秦國來說無可奈何但是卻不得不做的事情了。
更重要的是,如果現在趙國和秦國議和,並以如今雙方的實際控制線作為停戰邊境的話,趙國是佔了大便宜的。
如今秦趙兩國所爭奪的上黨郡它幾乎全部位於太行山之中,因此就被崇山峻嶺的太行山給分隔成了三個部分,分別是以屯留為中心的北上黨,以端氏為中心的西上黨還有以長平戰場處的泫氏城為中心的東上黨。
史記之中所記載的“上黨軍民走趙,廉頗開關納之”,指的便是西上黨的韓民逃到東上黨趙國控制區,然後被趙國大將軍廉頗開關接納的事情。
在這三塊地之中,北上黨如今為趙國所有,西上黨則被秦國所佔,東上黨的長平部分則是大家一人一半。
如果以面積來計算的話,由於趙國的北上黨比秦國的西上黨要大上一些,所以趙國實際上控制了上黨郡55的土地,而秦國則控制了45的土地。
趙國在上黨之戰中打到現在,付出的死傷大約在四到五萬人左右,說少不少,但說多也不算多。
而秦國呢?秦國可是從五年前就開始攻擊韓國圖謀上黨,結果五年的苦戰下來付出了超過十萬人、數倍於趙國的死傷,才佔領了不到一半的上黨郡!
這就是為何秦王稷要如此大動幹戈,以傾國之力和趙國在長平幹上一仗的原因了。我秦國打生打死好不容易勝利在望了你趙國來摘桃子,天底下哪有這種好事?不狠狠的教訓你一次,你都不知道錯字怎麼寫!
在上一次議和之中,當時的那位趙丹給鄭朱的議和底線那就是必須保住北上黨,西上黨和東上黨可以讓給秦國人。
但是現在形勢不同了,由於趙國在大局上暫時佔優,所以完全可以理直氣壯的保住目前所佔有的55上黨郡領土,甚至可以更進一步,要求秦軍撤出東上黨,把東、北兩塊加起來將近70的上黨郡通通劃歸趙國所有!
這麼一來的話,趙國絕對是賺大了。
所以樓昌這個提議,初聽似乎感覺有些扯淡,但是仔細一想的話,似乎——也不錯啊。
大殿之中一時間再度陷入沉默,眾人紛紛將目光投向了最上首的趙丹。
由於這些天以來的英明決策,趙丹在這些大臣們心中的威信大為提升,如今已經隱隱有了那種能夠“一言而決之”的分量了。
和,還是不和?
全在趙丹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