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向南擴張的時候,晉國遇到了一個極為難纏的對手,這個國家當然就是——楚國。
如果說身為周朝王族分支,姬姓諸侯國之一的晉國是典型的官二代高富帥霸道總裁的話,那麼已經被中原諸國稱呼了幾百年“楚蠻子”的楚國,它的崛起無疑就是絲逆襲的典範。
別扯什麼楚國祖上也闊過,往上五千年,誰家祖先不是炎帝和黃帝?
就在晉文公姬重耳意氣風發接受諸侯朝見的時候,他突然發現,南邊的楚蠻子來了。
這個時候的楚國,已經不是那個被漢陽諸姬壓制了將近兩百年的楚國了。當年猶如一道鐵鏈一般死死鎖住楚國北上路線的漢陽地區十幾個姬姓諸侯國,如今大半已經被楚國吞併,不再成為楚國北上的威脅。
楚國人帶著雄心壯志,在一代春秋霸主楚莊王熊侶的率領下越過大別山,北上直抵黃河河畔,誓要問鼎中原。
在那之後,晉楚之間先後爆發了數不清的大小戰役。
受內亂困擾的晉國在前597年的邲之戰中落敗,被迫承認楚莊王的霸權。
但楚國的勝利是短暫的,解決了內亂之後的高富帥晉國捲土重來,先後在城濮之戰、穎北之戰、鄢陵之戰、湛阪之戰等戰役中擊敗楚國,並在晉伐蔡攻楚破沈之戰、焦夷之戰和湛阪之戰多次攻入楚國本土,甚至連楚莊王的兒子楚共王熊審都曾經被晉國人射瞎了一隻眼睛。
但是楚國人就是不認輸。
齊國被晉國打服了,放棄了爭霸的想法,在大部分春秋時期甘當晉國之後的老二,偶爾在晉國衰落的時候出來搗搗亂。秦國被晉國打服了,一百多年的時間裡龜縮在關中,不敢東出一步。
只有楚國不服。
我可以輸,但是我不服。
整個春秋時代,楚國大部分時間裡對晉國是屢敗屢戰,屢戰屢敗,但從不低頭。
楚國就好像一隻打不死的小強,任憑霸主晉國如何去蹂躪,去踩踏,但是他總會捲土重來,然後再次站在霸主晉國的面前,高聲宣示天下。
我!不!服!
我他媽的就是不服!
再來!
晉楚之間的戰爭持續時間之長,戰鬥的激烈程度之高之殘酷,可能也就只有千年之後法蘭西和英格蘭之間的那場百年戰爭能夠相提並論了。
如果不是楚國牢牢的在正面戰場上牽制了晉國一百多將近兩百年的時間,很有可能春秋主角晉國在沒有因為內亂而徹底分裂成為韓趙魏三國之前,就已經一統天下了。
公元前546年,晉國在發現無法徹底擊潰楚國之後,終於在宋國的居中調解下和楚國會盟,史稱“弭兵大會”。
從此晉楚平分中原霸權,來自南方打不死的小強楚國得到了和霸主中原高富帥晉國平起平坐的地位,成為了春秋時代的聯席ceo。
那也是晉楚兩國在春秋舞臺上最後的華麗演出,因為不久之後,戰國時代到來了。
自那之後到現在,已經是差不多三百年的時間了。當年的中原霸主晉國被“三晉”趙魏韓所取代,當年打不死的小強楚國從春秋霸主墮落到被秦國花式毆打,成為了秦國人的小受和沙包。
此情此景,實在是令熟讀歷史的趙國上卿虞信不得不心生感慨。
“晉國已逝,莫非這楚國,也要步了那晉國後塵?”
在虞信的感慨聲之中,來自趙國的使團車隊,緩緩的接近了陳城的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