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朝議結束之後,蘇代和後勝有意磨蹭了一陣,當其他大臣都走完之後,兩人才並肩走出了金鑾殿之外。
後勝的心情看上去顯然極好,只見他十分親熱的對著蘇代笑道:“蘇卿,吾府上剛到一批越國歌姬,不如今晚一聚,如何?”
蘇代的臉上也滿是笑容,朝著後勝一拱手,道:“代有王命在身,既然此刻大局已定,那麼代今日便啟程回返邯鄲複命,以安吾王之心,所以只能請大司理恕罪了。”
頓了一頓之後,蘇代突然好像變魔術一樣的從懷中掏出了一個拳頭大小的方盒子,不露痕跡的塞入了後勝的手中。
後勝微微一愣,隨後用最快的速度接過了這個盒子,小心翼翼的開啟盒子看了一眼,隨後臉上露出了無比燦爛的笑容,把盒子收入懷中,然後拱手道:“既然如此,那麼勝就祝蘇卿一路順利吧。”
兩人在金鑾殿下各自登上馬車,拱手告別。
直到後勝的馬車消失在視野之中,坐在馬車上的蘇代才回過頭來,臉上第一次露出了輕松的神情。
之所以後勝的態度突然會有這麼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當然不可能是無緣無故的。
事實在早在出使趙國之前,蘇代就已經對齊國的政壇知之甚詳,對於後勝這家夥貪財的弱點更是瞭如指掌。
這一切,都要多虧了蘇代在齊國當客卿的那位親生胞弟,三蘇之中最小的——蘇厲!
正是因為有了蘇厲這麼一個齊國內部的情報渠道,蘇代才敢在趙國國君趙丹的面前把胸脯拍得響響的,說出“大王不需將麥丘之地割於齊國,臣亦能使齊借糧與趙”這樣的話。
可以預見的是,如果蘇代沒有替趙國省下這片麥丘之地,那麼趙丹恐怕也不會允諾蘇代趙國行人的官職。
這充分體現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有多少貢獻,就有多少回報。
不過這裡其實還有值得一提的點,那就是在蘇代本來的計劃裡,他是打算直接用比秦國人更多的金錢和寶物來把後勝砸暈,讓後勝從親秦派變成親趙派的。
但是後來,當趙丹說服了都平君田單,讓田單也參與到這個計劃之中後,田單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蘇厲畢竟只不過是一個客卿,從來都不是齊國的核心人物,而齊國複國的大功臣田單則不然。
在比蘇代更通曉齊國高層的田單看來,後勝這個人雖然貪,但是他還算是有原則的人,至少拿錢辦事這一點上來說是無可挑剔的。
所以如果單純的用錢去砸,那未必能夠成功,就算能夠用錢砸倒了後勝,也未必能夠說服後勝背後的齊王建。
那麼該怎麼辦呢?田單提出了一個意見,那就是用某種後勝乃至齊王建這兩個貪圖享樂之人所無法拒絕的寶物去賄賂他,這樣才能夠一舉成功。
趙國有這樣的寶物嗎?
有。
而且只有一件,一件田單指名要送出的寶物。
這件寶物,曾經在出土的時候聞名天下,曾經讓秦王稷想用十五座城來換取這座寶物,更讓當時還只不過是趙國宦者令繆賢門客的藺相如因此一舉成名,而且還由此創造了一個名叫“完璧歸趙”的成語。
這件寶物後來還被製成了傳國玉璽,被歷朝歷代皇帝代代相傳,放眼整個中華上下五千年,它也絕對屬於排名前列的無價珍寶。
這件寶物的名字當然就叫做——和氏璧!
在田單看來,只有和氏璧這樣的寶物,才能夠完全而徹底的打動後勝以及後勝身後的齊王建,讓後勝和齊王建從親秦派轉變為親趙派。
事實證明,田單說的話,一點錯都沒有。
蘇代在來到臨淄之後,秘密的求見了後勝,將大筆金錢交到了後勝的手中,同時出示了和氏璧,允諾在事情辦成之後交給後勝,從而換取了後勝改變立場的承諾。
事實證明,和氏璧這種聞名天下的重寶,可比什麼錢財啊交情之類的靠譜多了。
根據情報,當天夜裡後勝就悄悄入宮,秘密的求見了一次齊王建,想來是獻計去了。
擅長出奇制勝的田單這一計果然收到了奇效,在今天的齊國大朝議之上,齊王建和後勝這一對君臣突然發難,一舉幫助蘇代奠定勝局。
蘇代也因此成功的算計了秦國的使臣佚莊,完美的達成了趙丹交待的任務,在外交的方面擊敗了秦國,為趙國扳回一城。
坐在馬車上的蘇代此刻心情激蕩,雖然已經是兩鬢斑白,卻恨不得馬上飛回邯鄲面見趙王,領受這一份出使之功。
從今天起,我蘇代的名字,必將重現天下人之耳中!
蘇代的腦海之中滴滴點點的回憶悄然浮現,當想到那位年紀輕輕卻如此信賴自己,幾乎是毫不猶豫就將和氏璧這種超級重寶交託到自己手中,只為換取趙國外交上一次勝利的趙國國君,蘇代情不自禁的發出一聲感慨。
“識人善任,心智果決,為做大事不惜一城一池,不惜重金異寶,更不惜以君王之尊遊說臣子,一心只以趙國為重。大王,將來必為不世之雄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