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與皇后的感情很好!”衛治一場看下來,雖然他不太清楚大昭內部的事,柴景顯然是不得楚昭喜歡。
否則的話,楚昭也不會當著那麼多人的面落柴景的面子。
不過,讓衛治如何也想不到,楚昭對於衛冶竟然如此寵愛。衛冶看起來並無男子氣概,對於楚昭竟然喜歡這樣的男人,衛治毫不掩飾他的驚訝。
楚昭道:“大單于不覺得朕的皇后很好嗎?赤子之心,能夠全心全意地相信朕。”
對比柴景跟柴夫人的配合,她跟齊冶的配合,齊冶是完全將自己交託於楚昭,楚昭想怎麼擺弄就怎麼擺弄,而柴夫人呢,哪怕明知道楚昭是不會借齊冶的手傷她半點,她依然害怕,每每柴景出招的時候,根本就使不出其中的一半來,所以楚昭能夠贏了柴景。
“帝后和睦,莫怪大昭如此繁盛。”衛治聽出了楚昭話外之意,不得不承認楚昭說得很對。
“借糧一事,朕已經跟政事堂商議了,借給大單于沒問題,大單于怎麼還,就是我們眼下要商量的事。”比已經比完了,該知道的楚昭已經知道,那麼就該說正事了。
衛治聽到大昭竟然已經同意了借糧,喜形於色,說到還,衛治與楚昭抱拳道:“不知陛下有何要求?”
“三年,三年的時間匈奴將所借的糧還來,朕不需要什麼利息,字據卻是必須要立了。而且,如果在三年裡,匈奴還不上所借的糧食,此後每拖一年,就按一成的利息來收,這是為了大昭,大昭的糧食不能白借,對於言而無信的人,朕收回利息也是理所當然。”
誰能說不是呢,衛治聽著楚昭的要求,都不過分,三年之內將所借的糧食還上,大昭不收任何的利息,只有超過三年之後,大昭才會加收,這也是對於言而無信的人一種處罰,合情合理。
“大單于若是覺得沒有問題,朕會讓人擬下協議,亦為兩國的國書,不僅有大昭的文字,也有匈奴的文字。”一式兩份,對應各國的文字,這樣一來誰都不能耍賴了吧。
衛治道:“陛下的要求合情合理,我代匈奴的萬萬百姓,謝過陛下,匈奴願與大昭永世結好。”
落井下石,錦上添花的人從來不少,但那雪中送炭的人何其難得。
衛治來時有八成的把握,他是相信楚昭的為人,如今親耳聽到了楚昭的同意,衛治心中的大石算是完全放下了。
“大單于為了匈奴百姓不遠萬里地奔波而來,朕亦為國君,為百姓之心,朕是感同身受,匈奴有大單于這樣的君王,是匈奴百姓之福。”楚昭也是感念衛治的一顆愛民之心。
確定衛治沒有說謊,匈奴確實是遭受了瘟疫,而且百姓流離失所,食不裹腹,在這樣的情況下,衛治沒有想發動戰爭,不勞而獲地從大昭搶糧,而是與楚昭借,也是為了大昭的安寧著想,這三萬擔糧草,楚昭沒有拒絕不借的理由。
所以在查清楚匈奴的情況之後,楚昭已經跟政事堂諸公商量過了,為免匈奴為了活命而發動戰爭,糧食必須要借,但是有借就要有還,怎麼還也是要先說清楚的。
一致商議,考慮著匈奴也要時間恢復元氣,所以他們定下的是三年還清所借糧食的時間,三年一過,就要收利息了。
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大昭坦蕩,不等於匈奴也一樣坦蕩,況且,如今匈奴是衛治為大單于,三年之後,誰知道還會不會是衛治,白紙黑字的寫清楚了,也是為了在大昭著想。
主意自然又是楚昭出的,蕭其陳與吳用都同時提到了這點考慮,為人臣子的,縱然是被說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為的也是大昭而已,楚昭聽著點點頭,立刻同意了這點防範。
所以才有了楚昭如今對於要求匈奴三年這內一定要還清三萬擔糧食的要求,不還嘛就要加利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單于,莫怪大昭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最後還有一條,如果十年內,匈奴不肯還所借之糧,又不願給利息,無論匈奴是何人為單于,大昭是何人為帝,必將興兵討要。”楚昭將最後一句,也是最重要的一句說了出來。
衛治看向楚昭,楚昭道:“大昭鄰國非只有匈奴一國,還有其他諸國,大昭為匈奴解困,來日若是有旁人也如匈奴一般與大昭借糧,借與不借,借了還,還與不還,總會有講多爭議,朕是相信大單于,可朕也要為大昭著想,你是匈奴的單于,朕是大昭的皇帝。”
雖然他們是朋友,相交多年,如今他們又各為兩國之君,相互之間說清楚了總比自己亂猜要好吧。
楚昭也是寧願先小人後君子,她辛苦打下的江山,不是準備讓人給借空的,拿了她的東西要還,不還的話,那就別怪她不客氣了。該是她的東西,不還也得還。
衛治又怎麼會不明白楚昭的意思,“我與匈奴歷代大單于的名義起誓,將來不管是我還是誰,只要是當了匈奴的大單于,都必須歸還所借大昭的糧食,誰若不從,大昭興兵討要,匈奴絕不敢有異議。”
楚昭聽著衛治這明白說的話,高興地拍拍衛治的肩,“如此,我們便立下國書,你與朕各自代表匈奴與大昭。”
“多謝陛下!”楚昭為了以防萬一提的要求,站在衛治的立場,要是他的話,他也一定會這麼做。
誰的糧食都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有借有還,理所當然。
“其陳,速速去擬下國書,勞你以兩國語言各定兩份,各存兩份,想必都沒有爭議。”楚昭吩咐蕭其陳,蕭其陳立刻應下而去。
“大單于還是儘快安排人手運糧,在大昭的境內,朕能安排,出了大昭,還得要大單于自己妥善安排。”
三萬擔的糧食,那是多大的數目啊,匈奴指著這糧食回去救命。衛治道:“大昭境內有賴陛下,到了匈奴,我立刻叫人安排妥當了,多謝陛下關心。”
衛治如何不懂這個道理,謝了楚昭的好意。
喜歡昭華女帝請大家收藏:()昭華女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