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話已經說到這個份上了,趙括免不得說幾句掏心掏肺的話。
“陛下,不是草民不想,而是家中的子孫都上不了檯面。”趙括擠出了實話,要不是子孫無能,他至於一大把年紀還凡事孤身上陣。
楚昭看了他一眼,“你自己教不了,難道不能讓別人給你教。”
突然那麼一提醒,趙括老半天沒回過神,讓別人幫他教,他趙家就是一介商賈,世間大儒,誰願意上他家來教他的子孫。
能請一個一般的文人,那都不容易。
趙括這越想,越是抹了一把辛酸的淚。反是楚昭涼涼地道:“已經成人的就不管了,你那些孫子輩的,就不考慮往太學和武堂送去?”
正抹著淚的趙括猛地一抬頭,差點把脖子給扭了,好半響才回過神,“陛下興太學和武堂,不是要為朝廷儲備人才的嗎?草民的後繼之人,行的自然是商賈之事,也可以進太學?”
“朕有說過,進了太學跟武堂的學生,都得要入朝為官嗎?”楚昭反問了一句。
趙括睜睜地看向楚昭,興太學,辦武堂,楚昭不就是想要培育人才,以供大昭驅使。
當然趙括不是沒想過送幾個還算不錯的孫子孫女進去,可是,去參加入學考試的人,沒一個能透過,如何不叫趙括傷心。
趙括小聲地將家裡的兒孫不爭氣之態吐露,“實不瞞陛下,草民家裡的幾個孩子都去參加過太學和武堂的考試,也是他們不爭氣,竟無一人考得過。”
這話實話,再次讓楚昭忍俊不禁。
“你可真是實在是很!”
又被誇了一句,趙括被楚昭笑得臉都紅了,急忙地道:“不是草民家的孩子沒用,實是沒有一個先生肯到草民家裡去,草民的兒子們只能是看得懂賬本,懂得寫自己的名字,草民也甚是發愁,”
“趙括,你是個難得的聰明人,朕也希望,你家能出個如你一般的聰明人。像你這樣的人,朕用慣了,也就不願意再和那些不聰明的人糾纏。”楚昭所言甚是實在。
誰人都是一般,用過了好的東西,再用回次之的,很多時候都不能容忍,若是沒能力的人,不能容忍也只能忍了。但是,楚昭這位女帝,她不需要委屈自己,當然,大昭境內,不是沒有與趙括一般的人,然而那需要花時間,花心思去驗證,與其這樣,用生不如用熟。
楚昭的一句話,叫趙括算是明白了自己究竟為什麼能站在這裡,能和楚昭說話。
感於楚昭的念舊,亦為楚昭的直白而震驚。
“入太學和武堂的規矩是朕定下的,朕是不會破了規矩。不過,阿宸年歲漸長,朕也在考慮給她選幾個伴讀,與她一同進學。”
聽到這話,趙括難掩歡喜,又有些不確定,“陛下,陛下,草民家中的孩子……”
“朕會在朝中的臣子家裡給阿宸選幾個伴讀,不拘是誰家,只看人品。你家能不能選出那樣的一個人來,朕會認真看看。”楚昭並沒有給趙括許下什麼承諾,只是給趙括一個機會。
趙括又怎麼會不懂,楚昭口中所喚的阿宸,那是楚昭的親兄長唯一的孩子,依楚昭現在開女科,建女官之制的做法,將來那孩子的前程必是無可限量。
最最要緊的是,如果可以作為楚宸的伴讀,就等於是跟皇家,跟楚宸繫結了,那於趙家是莫大的榮幸!
“多謝陛下。”趙括朝楚昭一拜,楚昭道:“把人教好,人聰明不聰明倒是其次,有你一般的心性就行。”
這是對趙括的認可,趙括的所作所為,楚昭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陛下所言,草民記下了,記下了。”趙括如今內心的激動,根本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楚昭不曾輕視商人,於他處處禮待,他這一生不能挺直的腰,或許藉由楚昭,必將改變。
楚昭道:“至於讓你往各地去,開出一條商道來,你有什麼想法,只管暢所欲言。”
“是,是!”這是表現自己的好機會,不懂得把握的都是傻子。
趙括將自己的一些想法,甚至於從來沒有跟人提起過的念頭,一股腦的全倒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