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上出征徐禹,建成新都,楚昭離開冀州快兩年了,說起來無人不驚,楚昭不在朝整整兩年,大昭朝竟然一點都沒亂,後世記載亦稱讚實太后鍾氏之功也。
因此大昭的史書上,專門作了鍾氏的傳記,如同楚昭,卻是後話。
楚昭回來了,最要緊的還是終於要遷新都了。新都之名,楚昭早已經取好了,長安,意為長治久安,這樣吉祥的名字,太好了。
“阿孃和諸卿為國事費心,朕銘感五內!”當皇帝當成楚昭這樣,天下一統就丟下滿朝的文武大臣,親自跑去督建新都的,也就楚昭一人而已。
好在雖有鍾氏總攬朝事,楚昭跟諸臣的往來還是很密切,國之大事,也是經過楚昭才會傳達大昭上下。
楚昭回來,鍾氏這個當孃的沒有出迎,百官卻是要出來迎接的,楚昭親自扶起姜參,又對朝臣說了這樣的話,引得朝臣們都一臉的笑容。
“陛下還朝,臣的心總於是落下了!”姜參說的是實在話,大昭初立,天下一統,楚昭卻乾脆地把事情都丟給了鍾氏,跑到新都去了,姜參是殫精竭慮,只怕突然一覺醒來大昭就出事了,真是度日如年吶。
“先生多思多慮,到了長安,朕給先生放幾天假休息休息。”楚昭依然喚姜參為先生,可見對姜參的心未變,而以弟子稱之。
姜參連連道謝,往來的人都說長安遠比舊京更大氣,更宏大,姜參也十分好奇那由楚昭新建的長安究竟是什麼樣子。
“遷往新都,當與冀州百姓告別。”楚昭叮囑了一句,姜參附和道:“這是陛下起勢之地,多蒙百姓相輔,當告之,以謝百姓。”
連連點頭,楚昭笑道:“先生知朕之心!”
楚昭心繫百姓,這正是讓姜參為之佩服的一點,所以姜參又怎麼會不知道楚昭的心思。
百姓們看到楚昭回來,也是山呼萬歲,楚昭隨手指了其中的老者詢問這兩年冀州的收成,老者高高興興地道:“自陛下來了冀州之後,冀州的收成沒有一年不好的。陛下真是我們冀州百姓的福星吶!”
楚昭笑道:“為一州之福星,非是福星也,若能讓天下的百姓都能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那才是真正的福星呢。”
一言道破她的想法,叫姜參老懷安慰,楚昭沒有因為成為了皇帝而失了原本的初心,這是極好的事。但凡有心,就一定能做好。
“陛下讓作坊做出來的糧種,還有水車,都是好東西,糧種可種兩季,只可惜冀州的氣候不適合,不過縮短了收期,大傢伙也摸索出規矩來了,收了糧之後再種點別的東西,也是多了一樣收入,都是陛下之功啊!”
冀州百姓對楚昭的崇拜多了幾分盲目,楚昭連連擺手道:“非朕一人之功,那是大家的功勞。朕在長安設了一個登天鼓,無論是百姓有冤,還是有才而不為朝廷用者,都可以去擊登天鼓,凡擊鼓天鼓者,天子必見,若是不見者,不可為帝,天下可議廢之。”
楚昭放出來的話,叫身後的人都嚇呆了,只是一面鼓而已,竟然扯上了帝王廢立,這又何嘗不是給帝王的身上枷了一把鎖,楚昭是開國之帝,她說的話就是定製,大昭在建一日,後世之帝,若有不從者,皇帝也當到頭了。
震驚過後,朝臣看著楚昭的眼睛直髮亮。為帝王者,給自己的身上主動上枷鎖,需要何等的氣度啊!若無一顆愛民之心,安定天下之心,又怎麼會做得出這樣的事來。
“陛下聖明!”姜參為首,領諸臣一拜,楚昭擺手道:“不必如此,不必如此,朕盼大昭的皇帝,不管是朕,還是自朕之後,都有一顆愛民之心,百姓安則天下安,君輕民貴,若無民者而無君。”
“天災不可違,人禍可避,百姓蒙冤卻無處可訴,為官失職,為君更是失職。”楚昭笑言,語氣的肯定卻無半點玩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朕盼大昭的江山能國泰民安,卻非朕一人可成,臣民一心,方可建之盛世!”
“願隨陛下,建立大昭盛世,千秋萬代,天下稱頌!”楚昭所想,又何嘗不是一代名臣心中所想呢,跪下齊聲高喊,就像是君臣之間做的一個約定。
老百姓們想的沒有那麼多,他們只知道,楚昭把他們放在心裡,一直的放在心裡,那樣很好,再好不過了!
離開冀州兩年的楚昭,回來了依然還是他們先前的刺使大人,還是他們的女帝,這就讓他們倍感心安了,餘下的,也就不值一提了。
“陛下就不能留在冀州嗎?”楚昭回來要是帶群臣遷往新都的,憨實的百姓們詢問楚昭能不能留下,楚昭道:“冀州之地,並不適合作為國之京都,朕知冀州百姓不捨,但是朕要想的是大昭的百姓,考慮的更是千秋百世之功業,遷都勢在必行。”
從來不騙人的楚昭,更不會騙這些一心向著她的百姓。
“朕在哪裡,朕依然是你們的陛下,你們受了冤屈,被人欺負了,只管到長安去,朕一定會為你們主持公道。”楚昭能感受到他們的不捨,高興之餘依然要安撫他們。
“長安離冀州遠嗎?”又有百姓問,楚昭道:“不遠,而且啊,幾天的路程就到了。你們一定要記住,不管是誰,欺負了你們朕都不答應。朕的登天鼓,朕並不希望響起,朕也不怕響起。”
“陛下心念百姓,我們會一輩子都記著的。”
“莫哭莫哭,朕雖然不在冀州了,朕還是你們的陛下不是。”百姓竟然哭了起來,楚昭都詫異了,連忙安撫!
喜歡昭華女帝請大家收藏:()昭華女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