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態度,她是要借這個案子告訴揚州的百姓,大昭朝從不以強凌弱,大昭朝的皇帝,哪怕是親姐姐受了委屈,那也會按規矩來辦。
這樣一來,不是給揚州的百姓樹立了一個公正的念頭?
之後不管揚州一方的人是如何反應,形容樹立好了,又捉牢了錯處,要怎麼處置就更名正言順了。
如此計謀,不知是楚昭想的還是當真是鍾氏想出來的?但是,楚家這兩個女人,哪一個都不好惹啊!
現在不僅是竇路這麼想,好多人在聽說鍾氏捉拿韋遠朋,韋遠朋帶兵反抗被屠殺滿門之後,看向鍾氏的眼神就完全不一樣了。
敢情楚昭能那麼放心地讓鍾氏坐鎮,不是因為楚家真沒人了,而是鍾氏也不是省油的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那麼,韋家現在怎麼說了?”韋遠朋一家死了,但是楚愉的前夫一家,總要給個說法。
“回太后,韋氏上下表示,一定會盡快將大娘子的嫁妝湊齊,送到冀州。”韋家敢跟楚家叫板,正是因為後面有韋遠朋撐腰啊,如今韋遠朋死了,還是被楚家給滅了門。
原本還生龍活虎的人,突然就死了,嚇得他們膽都要破了。
楚家的部曲上門來詢問他們是還,還是不還嫁妝時,比起身外物,自然還是小命更重要,當即表示他們一定會把楚愉的嫁妝補齊,一定會。
“既然他們說了會還,事情就放下吧!”鍾氏非常寬宏大量地發話,下面的人都鬆了一口氣。
“之前大娘下落不明,陛下恐她有失,故未賜她封號,這是陛下叫人送來的冊封旨意,詔告天下,從今以後,大娘就是我大昭的衛國長公主!賜邑兩千石。”鍾氏拿出楚昭叫人送來的聖旨,賜封楚愉的旨意。
帝王之姐妹謂長公主,於國無功而賜邑兩千,亦是合理。最重要的還是楚昭跟鍾氏的態度,先為楚愉撐腰,撐完了腰又賜封,衛國長公主啊!從今以後,楚愉就是大昭的衛國長公主。
楚愉聽到旨意時,哭不成聲地拜謝,萬分感激。
而揚州之事,因楚愉而起,卻未結束,蕭其陳在韋遠朋被誅殺之後,奉命接任揚州刺使,上任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推行平價鹽。
親眼看到韋家的人被殺光了,還有誰敢隨便亂動。
大昭的強勢,順者昌,逆者亡,在絕對的實力面前,所有陰謀詭計都是紙老虎。
況且,蕭其陳推行平價鹽,那是直接在揚州開闢鹽田,鹽田四周,皆由墨軍把持。
鹽田吶,在所有人看都是白花花的銀子,可這些銀子,全都歸了楚昭。
有人一個激靈,似乎,鹽田之大利,盡握楚昭一人之手,楚昭一人得此大利,難道就沒有人表示反對哦?
這一點往上一捅過去,立刻引得一通大罵,你以為楚昭為什麼能養出那麼多的精兵,有那麼多的戰馬,說建新城就建新城,這哪一樣都缺不了錢,楚昭得的鹽利,不僅用在國事上,就是冀州的三省六部的官吏,又有哪一個沒有得到鹽利的?
楚昭要是有那麼蠢,一人壟斷了所有的鹽利,她就不可能成為大昭的女帝。
利啊,一人之利惹眾人眼紅,所有人都獲利,自是引得眾人擁戴。
蕭其陳成功擁行了鹽政之後,收攏人心,他還走訪百姓,凡有冤假錯案,均為百姓平反,一傳十,十傳百,等楚昭下令將九州分成十三州,重置各州邊界,各州縣無不響應,迅速地做成了。
原九州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楚昭分為十三州,是為司州,豫州,兗州,徐州,青州,涼州,幷州,冀州,幽州,揚州,荊州,益州,交州。
冀州與雍州的變化最大,冀州之地,分劃為幽州、冀州、幷州,雍州更名為涼州,各州的分界均有移動,也算是楚昭和群臣商議最後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