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如今可是我們銷鹽的大商號,跟他幾次交手,聰明,圓滑,該問的不該問的,心裡有數。”楚昭對此人稱價甚高,聽得楚毅之對此人起了好奇心。
“鹽量如何?”眼下他們手中最賺錢的,又能賺錢就是鹽了,為怕被人發現,他們不能多開鹽田,是否供應得上。
楚昭道:“阿兄放心,眼下只供兩州沒什麼問題,暫時我也打算只供兩州。”
楚毅之懂得楚昭話中之意,楚昭說出了供應兩州鹽量的收益,很同意楚昭的決定。
“我再去平原郡幾日,再回來無官一身輕了,部曲也該練起來了。”楚毅之是為了將來埋伏筆,這些天,大雨連綿,若不開渠引水,籌備糧草,水災若來,剛剛恢復生機的翼州將會再失生氣。
“阿兄去吧,我先把那些人收拾老實了,等你回來了就開練。我也可以去練我的兵了。”楚昭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楚毅之道:“你若是有本事,這些部曲由你來練。”
“不,不,不,我得先試試,現在我們家的情況由不得我試,這些部曲都是我們的後盾,還是阿兄自己練吧。”楚昭知曉輕重,楚毅之想了想也是,也不強迫她。
“如此,等我回來再說。”楚毅之聽楚昭說得有理,便認同了楚昭的說法。
銀糧之急已解,楚毅之心頭的大石放下了,一應運作,井井有條。
眨眼兩個月過去,不出楚毅之所料,大旱之後,洪水氾濫,虧得楚毅之早有預料,早早帶人開渠引水,故而洪水來時,並未造成人員傷亡,亦叫楚毅之於渤海平原兩地的聲望達到了頂峰。
心懷百姓者,民心所向也。楚毅之是個能幹實事,又肯幹實事的人。
其後,楚毅之更將早早備好的藥材熬製成藥,分發給百姓叫他們喝下,避免生病。
這點楚昭十分支援,在有能力的情況下,讓人過好,楚昭很是認同,是以隨楚毅之一起分發制好的藥到百姓的手裡,讓他們各自服下。
渤海平原兩地百姓無事,章武河間兩地卻瘟疫橫行,致使百姓死傷無數,一片哀嚎。
聽聞章武河章之事的平原渤海兩地百姓,暗暗鬆了口氣,心中越發景仰楚毅之,楚毅之卻在此後,上折請以丁憂,一封至孝的摺子送到皇帝的面前,叫聽聞章武河間慘事的皇帝對楚毅之的好感蹭蹭上升,這麼能幹又懂事至忠至孝的臣子,可惜,太可惜了。
因楚毅之久久不曾上折請以丁憂,罵他不孝的摺子堆了老高了,但是,章武河間瘟疫橫行,渤海平原卻無事的訊息傳來後,集體息聲了。
當然,還有專門搞事的人說得更是誅心,楚毅之既知瘟疫,為何只救平原渤海兩地百姓,而不對章武河間百姓施以援手。
結果是被皇帝指著大罵一通。“早先楚子韌上折稟明此事,常言大旱之後必有大澇,大澇最易瘟疫橫行,當時你們是怎麼說,你們怎麼說的?”
他們選擇把這事給忘了,皇帝沒忘,當舅的鐘鬱也沒忘。
“朝廷沒有出力,楚子韌憑自己的一人之力,救渤海平原兩地的百姓已是立下大功,照你說的,他不僅無功,反倒有過?”
皇帝當堂發火,無人不避,鍾鬱聽著豎起了大拇指,外甥老謀深算,早早就把事情安排妥當,知曉朝上這些人如何攻擊,連堵他們的話也給皇帝準備好了。
鍾鬱咂舌,似乎,他的兒子孫子們,沒一個能比得上外甥,而外甥嘛,早有紮根翼州之地,鍾鬱也不是個傻的,楚毅之那明顯要佔地為王的心思他如何看不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只是,他總覺得朝廷有皇帝在,楚毅之擔心的事不會那麼容易發生。
皇帝大罵完了,直接下了道旨意,楚毅之丁憂期滿,即出任渤海郡守。
如此史無前例的旨意,又有人表示反對,皇帝幽幽地道:“楚子韌先撫平翼州之亂,以平原郡開始,安撫難民,令百姓歸鄉,開渠引水,與民耕耘,救民於難。這樣的人,難道沒有資格出任一方郡守?”
說到能力,楚毅之的表現,誰敢說他沒有能力啊!但是,當初同意楚毅之成為平原郡的郡守,那是因為翼州亂成了一片,想讓楚毅之死的人,當然不會攔著楚毅之去送死,
可是,眼看楚毅之成為一郡郡守啊,那不是升官了嗎?他們千方百計的讓楚毅之當不成官,卻讓楚毅之升官,那不等於搞死楚毅之不成,反倒幫了他一把?
反對,反對,必須表示反對!邁出半步的腳,隨著皇帝的話音而落,“如若不同意楚子韌出孝後任渤海郡守的,誰就給朕去把渤海的海盜滅了,朕讓他做渤海郡守如何?”
滅海盜,果斷不能!
只擅長打嘴仗的人果斷縮回了腳,心裡的算盤打得噼裡啪啦的響,皇帝的意思是,楚毅之當了渤海郡守是為了滅渤海的海盜,雖然說吧,楚毅之並非尋常的文弱書生,跟海盜拼上,呵呵,結果可說不準!
是以,一個個連不能在本籍出仕的話都嚥了回去,皇帝這道不合規矩的公文,就那麼安然無恙的送到了楚毅之手上,楚毅之拿著那公文,難得快意地笑出聲來。
“真是想什麼來什麼,去,告訴娘子跟小娘子這個好訊息。”有好事不忘家人,楚毅之趕緊讓侍從去告訴鍾氏和楚昭這個天大的好訊息。
有此結旨意,渤海盡在他手,他想要做什麼,再沒有人攔了。
喜歡昭華女帝請大家收藏:()昭華女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