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去快回。”
…………
趙希離開淮南軍沒有多久,整個淮南軍就快速行動了起來,開始做起了戰前準備,秦干鏚在淮南軍中經營了十多年,自然對這支軍隊如指臂使,指揮起來比王霜還要順手不少,這也是王霜為什麼對第一戰完全放手不管的原因之一。
淮南軍這邊的異動,第一時間驚擾到了河對岸的北齊淮軍,北齊的淮軍大將第一時間上報燕都朝廷,然後派斥候嚴密監控大啟淮南軍的一舉一動。
淮河河面上,一艘艘南啟製造的大船屹立,相比來說,淮河的江面遠沒有長江寬闊,因此渡江的速度也要快上許多,現在的淮南軍,已經做好了一切渡江的準備。
北齊淮軍現如今的主將姓姜名林,四十多歲的年紀,身材削瘦,此人乃是北齊的一個旁支宗室,之前是在齊國的北疆邊軍之中任職,最近兩三年才被調到淮軍之中任主將,也算是一個精明幹練之人,聽到屬下報信之後,姜林第一時間趕到了淮河邊上,第一眼就看到了對岸正在集結的船隻。
看著態勢,對面那些南人,分明是要渡江!
這幾年時間,對面的淮南軍一直很老實,所以姜林也就沒有太過放在心上,這一下大變驟起,姜林一時之間也有些慌了神,不過還好他熟讀兵書,見對面要渡河,便下意識的下令道:“看來南人是要渡河,傳本將命令,淮軍整體戰備,再調撥一萬弓弩手來,等敵軍半渡之時,射箭進攻!”
“半渡而擊”,是古代軍事上一個比較經典的案例,大致意思就是等敵人半數渡河的時候再開始進攻,這樣敵人首尾不能兼顧,自然就會陣腳大亂,大敗特敗。
這本是一個極為正確的決定,放到古代任何渡江渡河的戰役裡,都可以生搬硬套進去,絕不會出錯,可是姜林沒有想明白,對面的那些“南人”,已經脫離了古代作戰的故有經驗。
所以,當他把一萬弓弩手集結在淮河岸邊,等待著對面的淮南軍渡河的時候,河對岸的黑臉將軍秦干鏚,手持著一個軍器監出產的“望遠鏡”,把這一切看的清清楚楚。
這個黑臉漢子,嘴角露出了一個猙獰的笑容。
“傳令,開炮!”
淮河的河面遠沒有長江那麼寬,最窄的地方不過一兩裡而已,而秦干鏚集結船隻的地方,剛好選在了淮河最窄的地方,而這個距離,正好在軍器監出產的新版火炮射程之內。
這個距離,對面的弓弩手,卻只能乾瞪眼。
一時之間,萬炮齊鳴。
懶洋洋坐在淮南軍軍營裡的王霜,眯著眼睛看向淮河邊上的隆隆火光,輕聲自言自語。
“這些齊人,還是不長記性啊。”
喜歡將白請大家收藏:()將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