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林青大營。
這段時間裡,林青在江北可以說是春風得意,一路上攻城奪地順風順水,幾乎沒有碰到任何來自齊軍的阻撓,各地的縣城府城,大多隻有一些“民兵”駐守,幾乎沒有遇到任何阻力。
雖然廬州城那邊的齊軍頻繁動作,讓林青心裡略微有些不安,但是林大將軍並沒有太過放在心裡,此時這個被陳靜之等一眾文官壓制了十多年的大將,終於得以在江淮之地大展拳腳,如果不是臨安城不許,他甚至都想帶著屬下人去強攻廬州城,一勞永逸拿下整個江北了。
此時,林大將軍的帥帳紮在巢縣附近,正在跟屬下人商議下一步的進攻動作,一個斥候營的斥候慌慌張張跑了進來,半跪在地上,低頭道:“大將軍,秦將軍那裡傳來緊急軍報!”
林青抬起頭:“拿過來。”
“是。”
這名斥候雙手奉上軍報,然後半躬著身子側立在旁邊,林青展開軍報微微掃了一眼之後,面『色』陰沉了下來。
此時啟隊是兵分三路的,除了一半人留在廬州城附近駐紮,用來威懾廬州城之外,林青跟秦干鏚各自帶著三萬人左右攻城拔寨,三萬人雖然不多,但是對比起江北各地的縣城府城,已經是一股不可阻擋的力量,事實上林青這一路上也的確是無人可擋,不過秦干鏚那邊卻出了問題。
昨日,秦干鏚所部進攻安豐縣城,原本以為會像以往那般順利,但是不曾想卻遭到了頑強的抵抗,攻城戰打了僅僅半天工夫,儘管安豐縣城的守軍損失慘重,但是秦干鏚所部的傷亡也多達五千餘人,相對穩重一些的秦干鏚果斷放棄了攻城,選擇就地駐紮,派人來向林青彙報。
這一下可讓林青犯了愁,他從臨安城出來之前,趙顯已經跟他透過氣,明確說明了在江北的戰事只能“取巧”,不能跟齊人硬來,前段時間北齊幾乎是放棄了抵抗,林青自然可以在江北暢通無阻,但是眼下在一座不大不小的安豐縣城裡,就遭到了北齊的強烈反抗,也就是說,北齊並不打算放棄江北,以後林青在江北的行動,就要困難上許多了。
林大將軍坐在帥帳裡沉『吟』了半晌,如果按照趙顯之前的意思,受到北齊反撲,此時他應該收縮兵力,等候臨安城的答覆,但是封侯拜將的機會擺在眼前,林青並不甘心就這樣在江北罷手。
而且,死在安豐城下的這五千人,可大半都是臨安禁軍,也就是他這個禁軍大都統的嫡系!
再說了,這幾天他林青跟在趙顯身後南征北戰,從來都是他佔便宜,何曾在什麼地方吃過這麼大的虧?
林青非常清楚,如果自己真被齊人擋在安豐城,自家王爺為了求穩,很有可能讓自己所部折返臨安。
一個大膽的想法隱隱在他心裡浮現。
林青眼中『露』出寒光,對著這個送信的斥候說道:“給秦干鏚傳令,讓他帶著自己的本部副將,趕去廬州城接管廬州城附近的大啟將士,務必仔細盯住廬州城的動向,另外讓他部下的將士原地待命,本將親自去接手這部分兵力。”
傳令斥候恭敬低頭:“卑職遵命。”
隨著這名斥候離去,林青大手一揮,對著屬下人吩咐道:“傳令下去,留下三千人駐守巢縣,其餘人隨本將開拔,去與安豐的秦干鏚所部會合。”
現在在江北的這些大啟將士,都是出身臨安禁軍,而林青剛好就是臨安禁軍的大都統,用起這些將士自然是得心應手,他的軍令下發不過一兩個時辰之後,巢縣附近的大啟兵馬就開始緩緩朝著安豐城移動。
巢縣距離安豐城並不是太遠,在第二天傍晚時分,林青就已經帶著屬下三萬人左右趕到了安豐城外,此時安豐城外的秦干鏚已經動身前往廬州,只留下三萬人左右的將士在原地待命,兩撥人馬合兵一處,立刻就變成了一支五六萬人規模的軍隊。
軍隊一旦超過五萬人,就可以稱得上是“大軍”了,要知道早年的江寧軍,編制也不過就是五萬人而已,哪怕在國戰戰場上,五萬人的兵力也足夠左右戰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