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禁軍的護持下,趙顯沒有辦法強行把趙延嗣留下了,更不可能為了他讓宗衛府在臨安城裡跟禁軍直接衝突。
所以他不得不眼睜睜的看著這個“隱患”進入皇宮,進入蕭太后的羽翼之下。
這是一個“悶虧”,趙顯也不得不硬吃下去,不過對於現在的他來說,這個大侄子已經不是什麼致命的威脅了,蕭太后最多把這件事提出來,至於到時候肅王爵的歸屬問題,還是要落到宗人府的頭上。
而那位丹陽郡王趙成器,已經開始進入宗人府做事,現在是宗人府的宗老之一了。
所以,趙延嗣對於趙顯來說,並不致命,他今天來見這個小孩子,也只是盡人事而已,畢竟算起來,目前整個肅王府,也就只剩下他跟趙靈兒以及這個孩子三個人了。
如果能把他帶回肅王府,總是一件好事。
次日,臨安大朝會,也是新君登基以後的第一次大朝會,朝會上,百官跪地向趙壽朝拜,隨即白髮蒼蒼的侍中高明玉上表,乞骸骨歸鄉。
新君三拒,高明玉三請,最後不得不放這位年逾古稀的老大人致仕歸鄉,贈了一個“太師”的虛銜。
說起來這位高明玉大人,是太興朝的臣子,距今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四朝老臣,他屹立朝堂數十年不倒,還能落下一個尚算不錯的結局,也算是做官做到了極處。
在高明玉致仕的奏章上蓋印之後,蕭太后在珠簾後頭對著老宰相問道:“高太師去後,何人可以代高太師入政事堂?”
其實她並沒有權力決定政事堂的人選,如今陛下年幼,政事堂新任宰輔的人選,只能是由四位輔臣廷推,蕭太后之所以問這句話,只不過是想試探一下陳靜之一方的口風。
高明玉恭謹彎身,對著蕭太后的珠簾方向拱手:“回稟太后娘娘,老臣年邁昏聵,對於朝堂宰輔人選,還是不說了……”
說著,這位老大人環顧了一下四周,微笑道:“朝中內有陳相楊相等賢能,外有林將軍……肅王殿下這種將才,我大啟固若金湯,至於政事堂的人選,也該由這些年輕人拿主意,老臣垂垂老矣,豈敢置喙。”
蕭太后微不可查的嘆了口氣,隨即說道:“老太師公忠體國,奉侍我趙家四代賢君,哀家欲贈其伯爵,諸卿以為如何?”
這種贈予文官的爵位,都是終身爵,也就是說高明玉死了以後,這個爵位就自然而然隨風消逝,連“推恩”的機會也不會有,這種爵位只是一個好看而已,幾乎沒有任何是實質上的意義,太后娘娘問了出來,這些群臣自然也不好抹了她的面子,於是陳靜之等人商議了一番,給高明玉加了一個“誠意伯”的虛爵。
這個結果讓高明玉欣喜不已。
本來他對於朝堂心灰意冷,想回老家葉落歸根,這個“太師”的一品虛銜,是他在臨安一年一年熬出來的,因此他並不意外,但是這個誠意伯的爵位,可就完完全全的是意外之喜了。
高明玉顫巍巍的跪了下來,對著新君和蕭太后謝恩一番,這場朝會也就基本到了尾聲,幾個輔臣定下廷推的日子之後,大內官李懷高聲宣佈退朝。
散朝之後,朝中文官悉數圍在高明玉身邊,向他道喜。
能在朝堂之上歷經四世而不倒,最後膺榮致仕,這幾乎是所有文官們的終極目標了。
老太師心情也很不錯,和各位同僚一一打招呼,等到百官散盡,已經是午後時分了,的太陽照射下來,站在崇政殿門口的老太師不由滿頭大汗。
正在這時,一陣幽涼的清風吹拂過來,老太師回頭一看,只見同樣鬚髮皆白的陳靜之,手持摺扇,站在自己身側,正對著自己微笑。
高明玉呵呵一笑:“陳相怎麼散朝之後不去政事堂理事,反而在這裡駐足?”
“特地在這裡,等候老前輩。”
陳靜之笑容和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