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附議,請陛下下詔,捉拿罪臣林青回京!”
一時之間,崇政殿裡沸沸揚揚。
趙顯冷眼看了看這些供著脖子叫囂的文官,轉頭對著站在自己身邊的大都統王象輕聲道:“如今本王總算知道,當年那個名聲頗好的大將軍司空雷,為何在一夜之間變得臭名昭著,最終死於朝堂了!”
王象聽到司空雷這個名字,臉皮子抽了抽,隨即嘆了口氣:“如今政事堂已經對王爺下手,王爺準備如何破局?”
趙顯冷眼看了一眼珠簾後面,嗬嗬冷笑:“且看那垂簾之人作何反應。”
蕭太后此時正在翻閱陳靜之的奏章,她看完之後緊緊皺眉,隨即讓李懷代為傳話:“政事堂召大將軍林青的文書,是幾位輔臣的意思嗎?”
陳靜之跟楊吉同時出列,躬身道:“回太后,此事是我等的意思。”
趙顯再也忍耐不住,憤然踏前一步,低聲喝道:“本王同為輔臣,這封召回林青的文書,本王怎麼半點也不知道?”
大都統王象搖頭嘆氣,不得不跟著出班,低聲道:“此事,臣事先也不知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蕭太后舒了口氣,本來她還百思不得其解,趙顯為什麼會同意把林青召回來,在某一瞬間,蕭太后甚至懷疑趙顯已經與政事堂結盟了,如今看來,只是政事堂的兩個老頭擅自行事!
只要他們兩邊還在鬥就好,只要他們還在爭鬥,自己與小皇帝才會有生存的空間。
想到這裡,她的語氣輕快的不少,微笑道:“這林青的徵西大將軍職位是先帝親自定下來的,就算兩位宰輔想要把他召回京城,也要四位輔臣一起點頭才是…陳相因為此時便參奏林青謀反,未免…有些輕率。”
陳靜之高聲道:“即便是先帝在朝之時,各地調令也大多是由我政事堂擬製,先帝朱披,如今陛下年幼,這朱披之權由我等四人代行,可肅王殿下整日纏綿於宗衛府,王大都統也住在禁軍大營,朝中政事都由本相與楊相二人處理,若如太后所說,所有政令都要肅王殿下與王大都統點頭才能生效,那麼一個月以來,政事堂發行的文書,無一有用!”
楊吉跟著說道:“正是,朝中大小事務,全部壓在政事堂身上,既然先前的政令無礙,那麼召回林青的文書也該生效才是,否則朝廷法度何在?”
蕭太后皺了皺眉,看向趙顯,開口道:“肅王以為?”
趙顯面若寒霜,上前一步行禮之後,轉臉對著陳靜之說道:“且陛下把朝事分為文武,由陳相與楊相掌文,本王與大都統掌武。這麼長時間裡,政事堂所有的政事本王都算作文事,與大都統沒有過問半點!本王想問一問陳相,這徵西大將軍一事,是算文事還是武事?”
陳靜之毫不畏懼。
“先帝遺旨是讓輔臣共事,何來文武之分?”
“好,且不說文武之分,本王再問一問陳相,為何調林青回京?”
陳靜之輕哼一聲:“林青在外日久,自然要進京述職,再說新君嗣承大統,於理於法,他林青難道不該進京面聖?”
“林青駐紮在長公主城已近半年,期間與西楚爭鬥不下十餘次,幾乎次次都是險勝,他一旦離開西陲,那麼西楚必然趁勢反撲,到時長公主城由誰來守?”
說到這裡,趙顯指了指兵部右侍郎李進,臉上露出毫不掩飾的嘲諷之色。
“難道陳相以為,這位李侍郎當年任知府之時剿匪得力,現在面對凌厲的西楚甲兵,也可以如同當年那般大殺四方?”
趙顯目光冷峻。
“陳相,打仗是一件很殘酷的事情,不是你們這些讀書人在政事堂裡頭,咬著筆桿子想一想就能夠想象的出來的……”
“比如說這位李侍郎,本王現在把他丟到西陲去,不出三個月,他就至少會害死兩萬大啟將士,你信是不信?”
喜歡將白請大家收藏:()將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