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睿是個性格溫順而且親和的皇帝,平日裡跟這些政事堂的宰輔以及各部的堂官都是有說有笑,很少發怒。
趙睿好脾氣不假,但是他始終是一個皇帝,而且還是一個很合格的皇帝。
他登極十五年以來,除了前五年受到一些趙長恭的掣肘,後十年整個南啟都是按照他趙睿的意志在運轉。
即便是左相陳靜之,站在厚厚一疊功勞簿上,也只能帶著政事堂跟在趙睿的身後,聽著這位溫和皇帝的吩咐。
所以趙睿一槌定音之後,崇政殿的文武百官互相對視了一眼,紛紛跪伏在地。
“臣等,遵旨。”
趙睿嗯了一聲,揮手道:“劉愛卿,兵部是你領著的,你有何想法?”
兵部尚書劉大勤出列,恭聲道:“回陛下,臣以為,齊楚兩國既然開戰,那麼我大啟北邊也就無須防守,那麼一直駐防在江寧的五萬江寧軍可以騰出手來,供陛下差遣。”
趙顯意外的看了一眼這個一臉正直的大鬍子兵部尚書,心中默默吐槽。
這廝是皇帝的人!
趙睿點了點頭,輕聲道:“那就讓江寧軍動一動。”
“戶部,國庫充盈否?糧米充足否?”
戶部尚書陳廷玉出班奏道:“回陛下,國庫盈餘足夠,去歲所剩的糧米充足,今年也是大熟,即將春收,錢糧均無問題。”
趙顯又瞥了一眼這個面色白淨的戶部尚書,暗暗撇嘴。
“看來這廝也是皇帝的人。”
“皇兄把兵權和財權牢牢攥在手裡,難怪能在朝廷裡說一不二。”
自古掌權最重要的便是兵權和財權,六部之中其他四部在太平年間自然重要無比,但是一旦動亂,兵部跟戶部代表的財權跟兵權就會掌握所有話語權。
趙睿甚至都不怎麼需要去管其餘四部,只要攥緊這兩個權力,皇位自然穩如泰山。
趙睿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即看向朝中左側的五個政事堂宰輔,輕笑道:“朕的幾位宰相們,怎麼都不說話了?”
陳靜之臉色鐵青,門下侍中黃晉,侍中高明玉以及中書令楊吉等人臉色都有些不大好看。
你兩句話把出兵的錢糧都安排好了,還讓我們說些什麼?
過了片刻,左相陳靜之沉聲奏道:“陛下,此次出兵老臣並無意見,只是江寧軍出動,是不是要換一換將軍?”
文人都喜歡搞這一套,為了不讓那些他們眼中的大老粗造反,喜歡搞什麼兵不知將,將不知兵。
這種制度在現代並不會削減多少戰鬥力,但是在古代,那些士卒都是將軍們辛辛苦苦帶出來的,甚至是一起流過血的。
一旦兵不知將,將不知兵,戰鬥力至少下降三成。
這還不是最關鍵的原因,最關鍵的是江寧軍統兵的將軍林青,是原先趙長恭麾下肅王衛的一個統領。
儘管趙長恭退出京城十年,而且已經病逝了三年,陳靜之對於肅王一系的將領,一直都是持著打壓態度的。
譬如這位林青將軍,他十年前在肅王衛的時候,便是三品的武官,之後便被扔在了啟國的西北邊陲,一扔就是十年,現在仍舊是三品,紋絲未動。
趙睿輕輕開闔了一下眼皮,微笑道:“也好,這次伐齊非同小可,讓林青帶兵的確不妥,倒是要選個知根知底的放心人統兵才行。”